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区的成立,标志着这片28.78平方公里的试验区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将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开局良好
企业盼政策完善
自贸区政策落地之后,出于对自贸区改革红利的朦胧预期,从世界各地的大小公司到怀揣财富梦想的“淘金客”,蜂拥而至,期待着能在改革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截至2013年11月22日,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自贸试验区共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5.8万人次,其中企业办理核名近6000户。35个工作日内已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
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宏教授总结了上海自贸区的三个特点。一是“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管理模式。“放开一线”即海外货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贸试验区,同时自贸试验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管住二线”即海外货物从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海关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二是金融市场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有望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包括利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等等。三是经营环境平等有序。自贸试验区将取消WTO规则下的保护和限制措施,提升国内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海外资本有望进入自贸试验区。
本周,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挂牌半周年,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用“开局良好,运营有序”对成立半年的自贸区进行了总结。
虽然自贸区政策优势激发了企业的入驻热情,但是由于自贸区刚刚成立,制度和政策都在逐步完善,也有部分企业仍在观望等待。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兴合集团是一家综合性加工贸易企业,产业涉及农资、矿产、农产品、IT等行业,在上海自贸区刚刚成立时兴合集团就组织进行考察并在园区内注册了贸易公司,但此后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集团综合部部长林上华表示,在园区内注册这个公司就是希望能够更有效、更便捷地融合国外资本,扩大生产,但由于负面清单的限制加上国家政策尚未明朗,所以集团仍在观望。
顺应发展
负面清单将缩减
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最大亮点之一。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外资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国内一些产业尚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不具备与成熟并富含竞争力的国外产业相竞争的能力,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实行负面清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根据规定,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涉及采矿、制造业等18个行业中实行负面清单制度,限制相关行业的内外资融合。主要内容分为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共190项,占行业比重的17.8%左右,其中使用禁止字样的有38条、限制字样的有74条。戴海波坦言,对于自贸区现行的负面清单,社会各界存在着很多意见,其中最大的意见是“太长,不够透明”。戴海波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2014版负面清单,力争上半年出台,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修订:第一是解决透明度的问题,现在的190条措施中有24条只讲了限制措施,没讲到具体限制内容;第二是解决开放度不够的问题,现在的清单对外资准入的限制还太多;第三是负面清单和国际接轨问题,将研究如何形成一份各国都能看懂的负面清单。
“2014版负面清单初步考虑缩减40%,特别是在服务领域要加大开放。”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透露。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诸多制度创新也将给予对外贸易极大活力。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今年应该是突破之年。”随着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全国改革将陆续起步推动,不排除还要再放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形成大范围的改革开放趋势。所以为了完成率先探索先行先试经验的使命,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步伐有必要再加快一些。
(本报综合)
相关链接:
上海自贸区政策亮点
金融服务领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航运服务领域: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
商贸服务领域: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专业服务领域: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
文化服务领域: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