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季吃花儿

崔岱远

炸玉兰。
玫瑰花酱。

    提起北京的吃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烤鸭、涮羊肉,再不就是豆汁儿、炸酱面。很少有人能和鲜花儿联系起来。可不是吗?虽说“饮食佳品五味神尽在都门”,可若论起鲜花儿来,那和南方简直没法比。不过说也蹊跷,喜欢找乐儿的北京人偏偏上上下下都喜欢吃花儿。不但繁花似锦的夏秋之季吃,就连冰雪初融的早春和落木萧瑟的隆冬也依然吃。

    早春的昆明湖畔杨柳枝头荡漾起一片绿雾,春风掠过湖水吹进万寿山下的长廊,清新里裹着泥土味儿。沿着长廊移步异景,不多时便来到乐寿堂。殿后院落里那几棵玉兰树相传有乾隆亲手栽的。但见满树琼花摇曳,虽只是素净的白,却开得动人的美,而且飘着醉人的香,正应了“霓裳羽衣静闹春”的诗句。据说慈禧因为乳名里有个“兰”字,所以格外喜欢这羊脂似的玉兰,不仅爱看,而且还让御膳房做成菜给她品尝。后来就演变成了宫廷甜品酥炸玉兰。

    挑选含苞待放的玉兰花摘下十二片滑润的花瓣,洗净后均匀地掸上层细棒子面,再裹上用精面和小苏打调好的糊下到温油里炸。花瓣儿先是慢慢沉到锅底,不多时又飘遥着浮出油面。恰好变得淡黄酥嫩之时赶紧用漏勺捞出来放在盘里,摆成盛开的玉兰花。再把胡萝卜切成梳子刀,用开水稍微一焯,摆成花蕊。黄瓜旋下绿皮切成片片叶子衬托在花瓣周围。还要用晶莹的冰糖碾成粉撒在花瓣上,就像是点点甘露。一道酥炸玉兰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夹起一片尝尝,那沙沙丽丽的糖粉包裹着清甜酥嫩的花瓣,顿觉幽香满口,春意盎然。

    玉兰本是皇家园林里的名贵观赏花,酥炸玉兰更是难得一见的讲究。不过您可别以为只有红墙里的皇亲国戚才有吃花儿的资格。胡同里的平民百姓照样享有吃花儿的乐呵,只是吃得朴实,吃的随性。

    农历五月间,雪白的槐花一嘟噜一串地点缀着胡同两旁高高的刺儿槐,浓密黑绿的小圆叶子间悬挂起串串白葡萄。花香浓郁,陶醉了胡同里长大的老街坊。孩子们举起带着铁丝钩子的长杆拧下那串串槐花,撸下一大把放进嘴里大嚼特嚼,眉宇间透着那么享受。吃不了的槐花还可以抱回家去洗净了让妈妈烙槐花饼、蒸槐花球儿吃着玩儿,还可以做成糊塌子一家人当饭吃。

    京城里的文人墨客自然也不会错过吃花儿的口福,而且要吃得风雅,吃出情趣。就在满城尽飘槐花雪的时候,他们会结伴出城奔妙峰山,采回成筐的玫瑰花做玫瑰酱,烤玫瑰饼,甚至酿出嫣红晶莹的玫瑰酒。那可是入秋以后涮菊花火锅的最佳搭档。

    北京的文化人喜欢菊花,特别是那种端庄大气、洁白如雪的白菊,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撕下条条花羽,配上鸡脯、鱼肉、冬菇和炸酥的粉丝用煨好的鲜汤锅涮着吃,这高雅的菜品充满吟味儿,或许能让食者联系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

    的确,北京的秋天最有味道。“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不过大妈、大婶儿们可没那么风雅,刚一入秋她们就实实在在想到一家人冬天的日子。在过冬的各项准备之中必会买回一小盆韭菜花儿,用石臼捣烂如泥撒上盐和花椒腌起来,讲究的人家还会放进姜末或是鸭梨榨的汁。这就是北京人冬天离不了的韭菜花酱。涮羊肉它自然是缺不了的小料,还可以用来汆白肉。即便是只盛出一小碟点上几滴香油,那也是一道压桌的小菜,可以拌面条、抹窝头。那草绿的膏酱带着些辛辣,走串的芳香给肃杀的寒冬带来几许趣味,几许生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