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汉水茗香

王国龙

    我第一次见“老陕青茶”,便记下了刘冬林这名字。近日相见,他颇显粗糙的手自信有劲,是因春秋揉捻陕青,夯茶扎砖?还是疏巴浚蜀,跌宕黎坪?不得而知,总不会是羽毛球运动场摸爬滚打的结果吧?一笑。进一步说话才知“宁强雀舌”品牌茶是他所创,这使我肃然起敬。知道这牌子已经许久了,也一直念叨着她,在我很多的诗里常提起她。

    我对雀舌还是略知一二的。上初中那会儿,很长一段时间曾经亲手喂过一只斑鸠,仔细观察了它喙中之物的造型、灵性和功能。雪天时,又逮住了一只麻雀,就此对比了二者的舌头。当看到把雀舌比作茶叶时,既好奇又颇感神秘。那光滑扁平的“宁强雀舌”茶叶,长如葵花籽仁,肉质感很强,杯中徐徐绽开时巧生如簧之力,十分优美,楚楚惹人喜爱。能把茶叶做成雀舌型是生活,是品味,是文化,是艺术,是功夫。既赋高雅创意,又令人乐于享用。

    别后,仔细琢磨“老陕青茶”,我大为赞叹。冬林先生用这种智慧将夏秋毛茶就地制成帝国秦砖样的茶,避免了低价外销或弃之荒芜的遗憾,是走了茯茶和普洱茶的路子,好。喝着这厚重、甘醇、香高、悠然的琼浆,不禁使人联想到巴蜀要地,汉水之滨,那儿自古就是文山书海、养人育才之胜地。刘皇叔拜相留将;茶圣鸿渐翻山越岭,草起嘉木《茶经》;梁州、金州,平利、紫阳,茶马贡道熙熙攘攘。

    于是我借今人之口福,故事之传说,作了这拙诗赠与冬林先生纪念:

    巴天蜀地古梁州,

    雀舌仙茗万户侯。

    已作玉兰登门客,

    欲邀黄杏聊乡愁。

    冬林智过刘皇叔,

    雷雨点多曹相牛。

    再借东风扫大地,

    将军马上去春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