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两茶一竹” 建设美丽三江
——访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
本报记者 炼 晨

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

    前不久,记者在“三江春早春第一茶”专场推介上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他在接收记者访问时重点介绍了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业发展现状。

    农业特色县:农业抓产业 产业抓特色

    作为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三江县以民族文化旅游为内涵推进“特色兴城”,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与特色城建实现共赢。在此次“两会”中,他提出“在保护掌握传统建筑工艺的木构建筑工匠、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吴永春在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很受鼓舞,贯穿报告始终的“改革”主线和民生这一重点主题,更让他深受启发。他表示,总理的报告使他2014年的工作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这些天,他认真学习和消化两会的精神,结合三江实际,关注民生,做好三江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工作。

    吴永春介绍,三江县坚持“彰显特色”理念,加快以“两茶一竹”(三江茶油、茶叶、毛竹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围绕“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在特色产业上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抓提升、树品牌,使项目落实到户、金融服务到户、科技保障到户,提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两茶一竹”走上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三江县不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链接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吴永春向记者提供数据显示,目前三江县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建设比较标准的茶叶加工厂有9家,属于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柳州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2009年成立茶业协会,有团体和个人会员共89个。根据市场需求,制作不同茶类。目前三江县主要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制作的绿茶以扁茶、毛尖、曲毫、松针为主,红茶主要以功夫红茶为主。

    在市场方面,吴永春表示,目前三江县只有一个茶叶交易市场,面积1万平方米,并在柳州、横县、北京等地设有三江茶叶销售点,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名茶评比、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推介、宣传三江茶叶。2012全县生产干茶8912吨,产值85555万元,茶叶产值实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481元。

    侗族特色茶:生态产茶县 探索大市场

    目前,三江县存在几大制约茶业发展的问题,第一,经济基础较薄弱,缺乏资金投入,由于点多面广,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工作投入量大,资金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规模不够大,缺乏支撑力。基地以农民各家各户管理为主,基地分散,品种杂,造成采摘加工困难,茶叶产量不高;第三,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影响力。三江茶品质优良,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85次,目前,全县加工厂有540家,但多为家庭作坊,加工技术水平不高,贮藏技术落后;第四,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在宣传方式上只注重品牌茶叶的荣誉宣传,不注重形象广告宣传,存在“茶香只在深山里”的被动局面。

    对此,吴永春表示,三江县政府结合茶产业现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第一,成立机构,充实人员。成立一个独立的茶叶产业局,充实人员编制,从而更好的为三江茶叶发展做贡献;第二,资金保障,政策扶持,为茶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建议自治区、柳州市党委、政府以设立茶叶发展基金的形式加大对三江茶叶产业的扶持,适当提高对新建茶园补助标准。在扶贫、产业发展等政策上适当倾斜,帮助建设信息平台,以多种形式将政策、科技、供求等信息直接发送到企业、茶农、消费者手中;第三,科技培训,示范带动,提高产业化科技含量。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加大对三江茶叶企业的扶持,提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支持,聘请国内茶叶专家到三江现场授课,注重茶叶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打造科技型茶叶龙头企;第四,重点打造,以点带面,提高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大茶园基地建设,使三江茶园面积在“十二五”期间达15万亩,干茶产量1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第五,抢抓市场,宣传到位,提高品牌知名度及价值。每年拨付200万元支持三江举办“三江春茶文化节”,资金纳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宣传力度,抱团出击,不断提升“三江春”品牌竞争力,争取把“三江春”品牌打造成为广西或者是中国驰名商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