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解剖发展困局 探索重生之路
——湖南平江县瓮江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在计划经济时代,湖南省平江县瓮江供销合作社和县内外基层供销合作社一样,在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方面有过“一统天下”的辉煌。而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中“呛了水”——经营日益萎缩,亏损逐年增加,包袱越背越重。如今,瓮江供销合作社人打破传统思维的“茧”缚,在逆境中求索、创新、拓展、设计并演示了一个“破茧重生”实验。

    转折:剖析困局后的重生

    把脉平江县基层供销合作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滑坡轨道,从风光无限到跌入谷底,从计划经济的“宠儿”到市场经济的“弃儿”。1999年,瓮江供销合作社还欠发131位在册职工工资60万元,欠缴职工养老保险100多万元,17个点店年收入不足10万元。在供销合作社如此危难之际,缪桔秋被推上主任位置。回想当初,缪桔秋说:“那时瓮江供销合作社就像医院,我上午看‘门诊’,下午看‘急诊’,晚上要‘会诊’。”“门诊”是接待源源不断的上访;“急诊”是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而“会诊”,则是会商改革、稳定、发展的方案。

    按照惯性思维和常理逻辑,供销合作社经营场地不仅遍及集镇乡村,并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黄金码头安营扎寨,供销人是专职生意人,为何落得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惨淡局面?缪桔秋认为问题出在“场”上。市场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市催生场,场承载市。为此,尝试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盘活资产建市场的脱困方案破雾而出。在剖析过所处困局之后,缪桔秋带领团队与开发商联建,于2002年,采取联合开发、社会融资、职工入股、部分住房出售的方式,筹资80万元将浯口收购门市部改造成集超市与商业住房于一体的浯口供销市场。建成的住房面向市场,优先职工购买,超市作为不动产,只租赁,不卖。改造后的超市,收入由原来的8000元增加到8万多元,固定资产一举由原来的18.8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实现了收入和资产的翻几番。瓮江供销合作社以存量换增量的尝试不仅淘到了“第一桶金”,更是迎来了“破茧重生”的转折。

    求证:自成一体的实验

    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2006年,瓮江供销合作社将处于瓮江集镇的供销门市改造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金太阳超市,收入由原来的1万多元增加到14万多元。到2012年底,瓮江供销合作社新增农村经营超市8个,农业生产资料由“联购分销”变为“农资配送制”。近10年来,共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个、配送站4个,将农资供应网点延伸到74个村组。同时,该社还积极发展农村便民店,建立日用消费品供应网络,各类日用消费品网点已由原来的32个增加到67个。盘活存量资产,拓展了为农服务新阵地,给供销合作社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活力:固定资产由原来500多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资产增值呈几何级递增;农资销售由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4200多万元,日用消费品新增网点实现销售收入2161.5万元;门市的点店年收入由原来不足10万元增加到每年150万元,为下岗职工和社会增加就业岗位180多个。

    2009年—2010年,该社开始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和特色品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该社采取扶持社会力量创办、吸引农村能人合办等形式,先后建立由供销合作社主导的综合服务中心,组建联系1100户养殖户的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100多户茶农创办腾云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收购农副产品,开展技术服务和农资咨询,积极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既帮助农民解决了销售难问题,又增进了农民对供销合作社的信任度。2012年,该社销售各类农资17400吨,销售额达4260多万元,占辖区农资需求量的95%以上。

    经营实力的提升促使瓮江供销合作社走上经营领域扩张之路。2009年3月,面对省道S207线拓宽并将贯通瓮江至长沙全程的机遇,缪桔秋敏锐地觉察到瓮江将迎来一个集镇建设的春天。该镇与省道S207线交汇处一块20亩的闲置土地,“含金量”倍增。瓮江供销人抢占先机,并结合瓮江集镇规划布局了包括农村客运站、农贸市场、生活资料超市、综合商贸大楼等项目。一年后,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农村客运站建成,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完工。两个集镇项目的竣工投用,不仅结束了瓮江集镇流动车站和马路蔬菜市场的历史,而且催生了人流的聚集,成为拉动物流、壮大供销企业的有力引擎。

    启示:让红利成为最大公约数

    不可否认,瓮江供销合作社在应对挑战上一直在探寻,诸如破产甩掉债务包袱,资产承包调动员工积极性,职工下岗减轻分配压力,在经历以存量换增量、以建设谋发展的造血式实验后,该社真正抢占了市场,赢得了生机。

    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前置。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显著特征是充满变数,市场随时跟着需求变。那么,在资源配置上,就要以市场为前置,突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瓮江供销合作社从推倒原有的柜台建综合超市,到瞄准市场需求建菜市场、车站和参与房地产开发,以及拓展农资配送渠道,都让市场证明是对路的。

    资金投入以效益为前提。市场要有“场”,城镇化要有载体,但场和载体建设都离不开资金。资金如何筹措,既难又不难,关键看资金投入的效益,看投资效益(红利)能否成为投资方的最大公约数。就当前政策性投资支持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而言,重点投向民生普惠的公共领域。在争项争资上,如何在把握机遇中创造机遇,绕不开菜市、车站、保障性住房、农资配送中心等站场建设和集镇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瓮江供销合作社审时度势,既把握了机遇,又创造了机遇,还确保了各方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供稿)

    本栏目由山东章丘市供销合作社独家协办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