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增强精细管理能力、提升质量效益水平,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村金融机构的共识。山东禹城农村商业银行以“四个细化、一个差别化”为抓手,打出“组合拳”,全面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
细化存量贷款管理
禹城农商行风险管理部将基层网点现有的存量贷款按照传统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经营、机械工程等类别进行细分,根据各行业现状分别设定风险权重,再对各支行(分理处)的贷款风险关注度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该行根据各类别风险权重的大小,制定符合各支行(分理处)特点的贷款管理方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一把抓、大呼隆”。
此外,针对信贷人员交流、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因贷款交接不清造成的管理断档问题,理顺交接流程、明确双方责任、划定各自权限,杜绝了“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
细化新营销客户管理
该行力争做到细分客户群体,严把新增贷款“准入关”,确保“放得准”。按村、社区、专业市场等,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强化客户调查分析,根据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市场行情等细分客户类别,制定统一标准,合理确定评定等级及授信额度。加强对客户个人信息和以前年度经营情况的了解,重点关注借款人贷款用途,分析其是否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有无特长、资金投向是否属于“朝阳产业”等,对前景看好行业和能力较强的借款人给予大力支持,反之,对前景不明朗行业和管理能力一般的借款人要慎重考虑其贷款需求,谨防潜在风险。
同时,禹城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与农村种养大户、销售大户等主动对接,捕捉有效信贷需求,增加一些有真实经营项目和贷款用途的客户。将企业类客户划分为“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严禁类”四类,明确信贷投向,优先满足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优质客户群体。
细化担保方式
该行努力优化贷款担保方式,侧重于易变现、保值性强的抵质押物作为担保,重点营销房产、土地抵押贷款。对城区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区域沿街商业楼、住宅楼的价格,分别划定每平方米的最高抵押放款额度,确保足值抵押。
此外,还借鉴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农业局、蔬菜局、畜牧局等地方农口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为大棚、猪舍等办理权证,扩大抵押担保的范畴,破解种、养殖户的资金需求瓶颈。按贷款主体细分,对自然人超过20万元的经营性贷款,全部实行抵质押方式;新增公司类贷款必须为抵质押贷款,采取应收账款、仓单和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细化客户经理管理
禹城农商行将现有客户经理按年龄、工作年限、贷款余额、不良占比和到期贷款收回率等指标,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对“优秀”的客户经理在经济上重奖,在干部选拔中优先任用;对“一般”的客户经理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其“达标升级”;对“较差”的客户经理密切关注,加大监督考核和审计检查力度,帮扶制定改善措施,对限期能够化解贷款风险的人员进行重新评级分类,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退出。
同时,强化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每周六举办客户经理培训班,确保新制度、新办法、新流程出台一项、培训一项、推广一项。对集中培训学习的内容进行检验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信贷人员年度考核范围,组织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该行以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为契机,组织各岗位人员从客户资料管理、对私(公)业务、风险分类、资产管理等方面对贷款进行全流程管理,为资产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贷授权实行差别化管理
禹城农商银行围绕地方经济特点,加强授信授权创新,建立横向制衡、纵向授权的信贷运行机制。即根据各网点上年度各项信贷指标情况,将其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评出的等级进行差别化信贷授权,合理设定各级别贷款审批权限。
该行对贷款规模大、质量高的支行和分理处适当提高其授信额度,对贷款规模小、问题突出的支行和分理处进行合理压缩,并且分别制定不同的信贷管理办法,体现“有保有压”。同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总行领导班子、贷审委成员深入乡村、企业开展工作,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并将此作为调整授信权限的标准之一。
提高农金机构信贷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需要多方入手,加强实践、全面总结,创新工作方式,不断积累经验。禹城农商银行充分认识到,信贷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审时度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制定最合理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措施,确保信贷精细化管理工作也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