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贷款难、担保难对于农民来说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也困扰着农金机构的发展。
但是,在山东省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这个问题随着“三大信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即农户、商户、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问世而迎刃而解了。
“推出信贷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创新去创新,而是切实为了百姓需求去创新。”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主任王广明如此解释他们大力开展信贷创新的初衷。
原先一直靠开山采石营生的武周现在已是武家村的树苗种植大户。因封山育林,石材厂被迫关停,日子过得越来越拮据的他努力寻找着新的商机。为此他积极向村干部学习先进的栽种技术,并准备大面积种植树苗。
“当时的情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武周回想起创业最初时的囊中羞涩,耕地租用、购买树苗、肥料等先期费用预算资金就要6万元,只依靠自己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
裹足难行之时,“东风”就到了——山东省曲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雪信用社主任带领客户经理,为武周所在的村子带来了《农户信用联盟信贷服务指南》。
起初村民对“联盟”的概念很陌生,在信用社员工的讲解介绍下,村民了解了加入 “联盟”可以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王广明告诉记者,“联盟”是以行政村作为平台依托,村民按照平等、自愿、诚信、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入其中,在信用社的评级授信基础上,采取以“信用联盟+联保体”为主的担保方式,会员可以采取一次核定、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方式到信用社贷款,灵活、方便。而且,有了信用联盟,申请贷款更加方便,利率也大大地优惠了。武周和其他村民们听了都纷纷表示愿意参与组建“联盟”。
“对于我们不识几个大字的农民来说,方便、快捷、实惠就是最好的,农信社的支农产品就是棒!”望着自己种植的三百余亩树苗,武周对农信社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联盟”有效地缓解了客户无有效抵质押物的办贷困境,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一方面放低对客户的“硬门槛”,对符合成为联盟会员条件的农户,不需要再提供抵、质押资产,就可得到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同时,又提高了“软门槛”,将人品差、信用差的客户拒之门外。
“联盟”通过“软、硬门槛”的一升一降,把想创业、讲信用、懂经营、会管理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客户“请”进来,又把有资产、信用差的客户“挡”在外,既突破了融资瓶颈,又提高了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养殖的风险大于种植的风险,很多银行不给贷款。不过,自打有了‘三大信用联盟’,我们在无需抵押的情况下,既能获得贷款,又能得到利率优惠。”山东省汶上县瑞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香兰对记者坦陈。
马香兰是山东省汶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力支持的妇女创业人员之一,曾在农信社举办的“妇女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让王广明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客户群体——既有管理经验又有上进心的妇女们。随后的日子里,王广明及汶上联社的员工多次走访,向马香兰推荐“三大信用联盟”产品,在联络到10户妇女养殖户后,成功组建了汶上县瑞骏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联盟。
“这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真的‘有料’!确实实惠!” 马香兰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表达着对农信社的感激。现如今,该“联盟”会员越来越多,他们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富裕,仅马香兰一家,2013年的收入就能达到200万左右。
“联盟”的推广,不仅使农户们喜笑颜开,就连当地的小微企业都对此连声夸赞。
“联盟”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山东省金乡县中诚小微信用联盟会长周生稳有着自己的理解。
“这是一个在抱团发展中懂得‘风险共担’的联盟机构。”周生稳如是说。记者了解到,针对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山东省金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推进小微企业信用联盟建设时,与当地170多家企业进行过座谈,后续根据调查确认了54户企业组建成现如今的金乡县中诚小微信用联盟。截至目前,该联社已为该联盟贷款1.98亿元。
“农信社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还使我们这些企业懂得了诚信的作用,提高了还贷自觉性。”周生稳深有体会地说。
截至今年2月末,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共组建各类信用联盟3438个,其中农户信用联盟3181个、商户信用联盟208个、小微企业信用联盟49个,支持会员数量达88568户,授信金额达115.47亿元,用信额度78.80亿元。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的“三大信用联盟”,紧紧抓住了“联的是人心,保的是信用”这个根本宗旨,有效地破解了农民融资难题,形成了极具农信特色的信贷运作模式,在促进当地农信社和客户的合作共赢、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