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北京“绿蜻蜓家庭农场”的创始人,一位“新农人”。
他说:“我就是想让城里人也吃上安全卫生的有机蔬菜。”
他提出了“绿蜻蜓家庭农场”发展有“五年规划”,到第五年,要由“社区支持农业”转变为大型的“家庭农场”。
他坦言,农场的运营成本太高,而且不能最大限度享受政策扶持,这让他头疼。
面对未来,他期待:政府应该对他们的这种新形式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倾斜。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业,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农业,农业不再是落后、粗放、贫穷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帮助扶持新力量更好地融入农业中。“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社区支持农业”、“种粮大户”等名词,正是时代发展催生的结果。就在这些人怀揣着梦想把“务农”当成事业后,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疑惑,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这些“新农人”眼前的问题,也是摆在中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问题。
周建军,北京“绿蜻蜓家庭农场”的创始人,就是这样一个“新农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他的坚持与困惑。
初衷:让城里人吃上放心菜
“绿蜻蜓家庭农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靛庄。面对记者,周建军毫不讳言:“我就是想让城里人也吃上安全卫生的有机蔬菜。”
周建军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直到五年前他在农村探亲的时候才接触蔬菜种植,开始了解农活、关注农业。五年农村生活的磨砺,让这个“城里人”变得面庞黝黑、皮肤皴裂,俨然一副“农村人”形象。周建军回忆,五年前,一次在帮助亲戚干农活时,亲戚告诉他,在农村,每户农民都会在自家小院儿留几块地种植蔬菜,因为“地里的菜是给城里人的,院里的菜才是自家吃的。”这让周建军感到非常疑惑。细问之下才知道,地里种植的蔬菜大都施用农药、化肥、催熟剂,而院里的蔬菜则完全是用传统方法种植的有机蔬菜。那次经历让周建军感到震惊,同时也让他升起一股不服输的情绪。“我就是想让城里人也吃上安全卫生的有机蔬菜。”周建军这样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动力下,周建军创办了“绿蜻蜓家庭农场”。
模式:网游与生态的结合
五年前,正是“开心农场”、“QQ农场”等网络游戏风靡的时候,周建军借着这股游戏“东风”,索性在通州靛庄承包了土地,按照“开心农场”的方式搞起了“租地种植”的小农场。据周建军介绍,“绿蜻蜓家庭农场”总共拥有120亩土地,这些土地除了用作林木种植、畜牧养殖以外,其余的都被划分成了每块30平米左右的矩形地块,客户可以租种地块并命名,既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交给农场打理;闲暇时间,客户还可以约亲友来农场烧烤、野炊、踏青、游玩。在推广租种土地项目的同时,“绿蜻蜓家庭农场”还借用淘宝网等电商平台销售有机蔬菜、禽、畜类产品,并定点定量定时配送。这样,农场就实现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体验的“三位一体”。
不仅如此,“绿蜻蜓家庭农场”还推广建立一种生态的农业循环系统,即在种植林木的土地上放养家禽,依靠家禽治理虫害;采用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粪便肥田的方式保障土地肥沃。这两种循环模式使“绿蜻蜓家庭农场”可以完全消化农业生产中生成的各种垃圾,基本做到了零污染。
这种生态的农业发展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吸引了很多“城里人”的目光。除了更多的顾客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共青团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等团体纷纷将“绿蜻蜓家庭农场”作为青年实践、社工培训的基地。看到农场如此受关注,周建军便索性在每年春耕来临之前举办“开锄节”,邀请农场客户前来,参加隆重的“开锄仪式”,也借机请来专业的技术人员向客户传授农业耕种技术,向当地农民普及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的相关知识。这一举动不仅增加了客户,还向农民朋友传播了专业知识,一举两得。“开锄节”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规划:形成真正的“家庭农场”
随着关注度的提升,周建军顺势提出了“绿蜻蜓家庭农场”发展的“五年规划”:第一年,打基础,在原有的农场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入一些最新的生态农业科研结果;第二年推广发展这些新的技术,进一步扩大农场规模;第三年,整合周边农业资源形成一定的规模,组建农业合作社,寻求和周边农民的合作共同发展;第四年,将“绿蜻蜓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推广到所有参与合作的农民的土地上,进行综合开发;第五年,形成大型农场,由“社区支持农业”转变为大型的“家庭农场”。
周建军“五年规划”的提出已经过了两个年头,“绿蜻蜓家庭农场”开始申办农业合作社,请周边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绿蜻蜓家庭农场”的经营。周建军认为这样的方式比现今与农民之间的雇佣关系比,更能促进农场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农民的身份由“雇工”变为“股东”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这种“股份制”的经营方式也能节约农场经营成本,改善农场经营。
周建军还进一步提出,想让农场覆盖周边几个村落,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的种植基地,不仅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蔬菜,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为周边村落的农业生产建立了一种有机的生态的循环体系,有利于土壤肥力增加和脱毒,兼具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阻碍:资金和政策困扰发展
尽管周建军对农场的发展很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规划,但是,他也提到了农场正面临的困难。第一个困难就是农场缺乏继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农场运营成本太高,因为纯生态的种植方式,除草、杀虫、施肥完全不用化学制剂而是纯手工作业,导致农场除去土地租金外还需支付大量的人工费用。其次,农场的经营还只是个人的行为,周建军希望农场成为合作社,从而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因为现在政府的补贴只是针对于农产品,而“绿蜻蜓家庭农场”现今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推广“租地种地”的体验农业,农产品销售并不是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农场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策扶持。
这些困难虽然阻碍了“绿蜻蜓家庭农场”的发展,但是周建军却并不为此担心,他说:“做事业哪有不吃苦的,有困难就应该去克服。”在谈及今年两会中对于农业转型和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时,周建军说道:“我们农场为代表的这种典型的城市周边的‘社区支持农业’,其实是为农业转型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建议,政府应该对于这种形式有一定的重视和倾斜。”
本版图片由绿蜻蜓家庭农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