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战略引发耕地质量话题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问题严峻:

    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已致2—2.4亿亩耕地受到严重污染

    地膜残膜致作物减产可达17%

    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

    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2%左右

    全国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0.8个单位

    全国盐碱化耕地面积约为76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

    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

    实施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最紧迫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实施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九三学社中央建议:首先,解决土壤问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就是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依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土壤中的有毒成分大幅减少。其次,解决耕地休养问题,实行相对性的休耕。虽然我国的人口、土地状况不允许实施完全的休耕,但对局部耕地实施相对性休耕是可行的。即:在不危及全国粮食总需求的基础上,对耕地分区轮流禁用化肥农药,加施有机肥料以恢复地力。再其次,综合利用全球资源,缓解国内压力。其中首要的是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其次是更多地“走出去”到他国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综合利用全球资源,无论是直接进口粮食,还是借地产粮,都是要为国内实施相对性休耕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最后,综合利用山水资源,构建“立体粮仓”。我国山地广袤、水域辽阔,许多山林和水生植物富含淀粉,同样是重要的粮食生产资源。构建以耕地为主、山水为辅的“立体粮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致公党中央建议:

    保持土壤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持土壤可持续利用,实现粮食安全,致公党中央建议:一要合理规划、有序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在城市和各类开发区的规划中,应该严控耕地向建设用地的流失。二要加强耕地保育,维持土壤质量。应加强我国当前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与合理施肥、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以及土壤-植物-肥料相互作用过程及协调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同时加强土壤生物过程对食物和环境安全的影响与调控关系和土壤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的相关研究。三要加强污染控制与修复,保护土壤环境。一方面要减少城市固体物的产生并妥善处理废弃物;调整能源结构,减轻酸性物质排放;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水灌溉等,消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对耕地的污染,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资源应根据污染特征,制定修复方案。四要加强科技投入,修复和治理退化的土壤资源。通过盐碱地和酸化土壤以及坡耕地和荒漠化土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壤资源可利用量。五要健全法制,严格执法和监督。对违规侵占土壤资源和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土壤资源严惩不贷。同时建立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政府政绩考核的联动机制,对土壤资源使用违规的政府机构和相关负责人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并追究相关的行政责任。

 

民进中央建议:

    多管齐下遏制地膜残膜对耕地的污染

    针对地膜残膜对耕地的污染问题,民进中央建议:一要制定新的农用地膜生产标准。据了解,目前使用的地膜太薄(厚度为0.005—0.008毫米),容易破碎。这是造成地膜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防止、限制不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的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国家应将农用地膜生产标准定为:厚度为0.016—0.020毫米。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交回废旧地膜的农民,在购买新标准农用地膜时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鼓励农民回收农用地膜。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并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享受农用电价格等优惠政策。三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对地膜的生产、利用、销售、废旧地膜的回收环节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地膜生产企业的责任和处罚标准,对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08毫米农用地膜的企业,由政府质监、工商等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一定的罚款;明确地膜使用者的责任和处罚标准,对在农田或者其他农业用地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旧农膜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等。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建议:

    治理土壤污染要依法依规

    土壤污染分两个部分,一是农业的面源污染,另一个是工业“三废”的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工业“三废”的污染。我们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开矿造成的重金属流失,随着水体进入土壤,造成了污染,这确实非常严重。这种影响,解决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健全法律法规,要求这些工业企业按照法规和标准生产经营,防止污染发生。其次,对目前已经受到污染的耕地,我们要按照标准来进行严格的划分,如一些土地已经不能再作为农业土地使用,要按照标准将其划分出来。再其次对已经受到污染的但是可以进行治理的土地,我们要加大投入资金治理。目前来说,我认为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和治理。

    至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导致的“白色污染”以及其他方面的污染,我们首先要清楚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地膜等)对农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农资产品的使用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使用环节出了问题,另外在农资产品使用过了以后,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还跟不上。因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农资产品要合格;二是农民在使用农资产品的时候要规范,使这种使用行为不产生负面影响。现在的情况是农资产品使用不科学,甚至是滥用,这样势必会造成危害。三是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应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四是要依法监管。因为市场主体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农业资本也有逐利性,怎样把这些因素控制住,那就是要依法依规。

 

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建议:

    城镇化建设应避开优质农田

    为什么以前占用优质农田的情况比较多,那是因为以前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遇见什么土地占什么土地,这样有些优质耕地被占用了。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则要绕开优质农田,占用未利用的土地或条件比较差的土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建议:

    应将耕地质量等级纳入确权颁证范围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此项工作在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集约化利用耕地资源、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等方面将起到巨大作用。但是,很多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试点的县市,没有把耕地质量等级作为确权颁证的主要内容,这将错失促进土地承包经营者自觉维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良好机遇。

    应该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与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紧密结合,将耕地质量信息,如耕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以及承包土地的地上附属设施情况纳入土地确权登记信息范畴,并录入到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库,在土地经营权证上标注耕地质量等级等指标。农民所承包经营的耕地一旦定级,要严格按照确权登记证上的定级标准进行流转。土地流转5年左右或流转到期后,要根据耕地质量等级的变化进行奖惩,确保流转耕地不受或尽量少受污染和破坏,鼓励经营者培育耕地地力、维护土地附属设施,保障土地合理开发利用。

    要想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最根本的还是应建立保护耕地质量的法规规章,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张少农建议: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任务艰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为20.27亿亩。但是其中有1.5亿亩耕地是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修复生态的,因此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我国占补平衡的质量不高,很多情况是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这和干部考核工作有关,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依赖性有关,应该说保护耕地是一件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没有回旋余地的。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赖钟雄建议: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粮食质量应从制度入手

    食品安全管理就像雾霾一样,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要花大力气。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要建立一种可追溯的体系,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都应该是可追溯的。只有这样,一旦发生问题,才可以追溯责任人,从而制约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如果是大型的农业公司生产的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相对容易,但是我国的农业现状是分散经营,是一家一户的,这些是很难监控的。对这些分散经营的主体如何监管需要依赖集体的力量,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即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之外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不管是菜农或者是公司,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就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要有这种惩治措施。不管是追溯体系还是诚信体系的建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就粮食生产来说,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问题在有些地方是相当严重的。因此我们在追求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保证粮食的质量。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很好的监控体系。这其中的困难和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所面对的困难有相似的地方。目前可以做的是让企业按照相应的标准生产化肥、农药,至于农民怎样施用的问题则需要健全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表面上看我国的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还是有的,但是真正做农技推广的人有几个?这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我建议采用垂直管理的办法。农技人员如果真正在做农技推广的话,很难评到职称,垂直管理可以让让这些人多做专业的事情,少做杂活,同时适当提高待遇,让他们专心做本行。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连步建议: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提升耕地质量

    加强我国耕地质量建设,建立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制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占用耕地在补充时应按补充耕地的产量水平折算所占用耕地的面积,或者另行补偿补充耕地的培肥资金,使之达到原占用耕地的质量水平。二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机肥与化肥搭配、合理施用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国家应该通过出台政策扶持利用畜禽粪便堆沤有机肥的企业,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在粮田施用堆沤有机肥,同时继续坚持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应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三是强化耕地土壤改良的科技支撑和资金扶持。为缓解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除合理使用化肥的方式以外,研发和应用具有弱碱性、抗盐改土性能的新型功能性肥料或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在科技支撑、资金扶持、产业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四是建立健全保护耕地质量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通过统筹耕地质量保护与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建立耕地质量维护奖惩机制、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建立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规章等一系列机制建设和立法管理,达到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和强化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