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优化环节 完善体系 逐步走出农产品流通困局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本报记者 张 成 于璐娜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屡创新高,然而在农业高产的繁荣景象背后,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使得农产品销售变得尴尬,卖不出去、卖了不赚钱成为很多地区农民的现实写照。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的发展,并对下游流通体制进行改革,要求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农业产量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地方农业产业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考量当地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否完善,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不得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总社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 于培顺:

    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 经纪人的培训力度

    身为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的于培顺一直关注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与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今年他准备的提案是关于加大农产品经纪人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扶贫方面的。于培顺说,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流通主体日益多元化,但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当地的农产品经纪人。因此,他建议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这支队伍的力量。

    他指出,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具有十分丰厚的资源优势,不仅物产丰富,而且绿色天然,许多农产品是当今城市居民喜爱的天然有机食品,但当地农民仍旧是守着“金山”来“讨饭”。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有带动能力的流通人才,导致很多地区不能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无法形成支柱产业,不能起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如果充分发挥当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对产业扶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作用、出台有关扶持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的优惠政策。

    谈到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于培顺表示,供销合作社的“新网工程”已经实施8年,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下,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快速推进,网络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网络总体运营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提升系统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全系统应继续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网络空白和薄弱地区的网点布局,不断提高网络的覆盖水平。网络建设要同各地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基层社的新建和改造紧密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广泛吸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新网工程”建设。

    他指出,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四大网络中,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滞后,是系统的短板,需要重点加强。全系统现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900多家,占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20%,但与系统外一些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相比,系统内的市场普遍规模较小、服务功能不完善。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供销合作社一定要紧紧抓住契机,有所作为,扎扎实实推进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下一步,一是要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农产品市场网络,促进各类市场协调发展,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二是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功能。通过新建和改造,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储备、冷藏、检验检测、信息化等方面的公益性功能,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有力抓手。三是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支持市场实行电子结算,编制发布信息指数,健全可追溯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四是推动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的优势,密切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对接与合作,畅通流通渠道。鼓励农产品经营企业建立全产业链条,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依托,上游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基地,下游搭建社区直销网络,实现农产品直供直销。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 王志刚:

    农产品流通环节亟须瘦身

    王志刚分析说,现在农产品流通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物流环节过多、成本居高不下,但究其根源则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问题造成的。首先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脱节。虽然现在规模化生产在农业领域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也出现了以合作社为整体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小农生产依然大量存在,这与现在消费的大市场格局是完全不相容的,农民的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不能达到供需一致,造成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而剧烈,这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对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也有影响。其次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长期存在,受此影响,我国的农户缺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意识,也缺少相应的载体和通道,农户通常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运送到附近的产地批发市场出售或由小商小贩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然后再由大的中间商运送到大中型城市的批发市场,于是就形成了多级收购层,相应于大城市则是形成了一级、二级、三级等批发市场,再通过这些收购商或者批发市场将农产品周转扩散到社区集贸市场、超市和其他消费区域,这些中间环节,每一个都要有利润,都会抬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得农产品的最终价格翻番甚至翻几番,而农户依然收入微薄。最后是农产品流通的物流建设不完善,虽然现在批发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但是,批发市场的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市场仍然只停留在提供简易交易市场和摊位的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功能极不完整,既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安全监督、统一结算、垃圾处理等服务设施,又缺乏对产品的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等设备设施。

    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合力完成。第一,要加快体制改革,建设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市场主体,鼓励农户开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化农业,以产定销,减少生产盲目性,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性作用,建立健全具有引导功能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尽量做到集中、有效、实用性强,既能反应市场变化,又能指导农民生产,这部分需要政府提供信息支持;第二,要采用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对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进行优化,精简其中的多余繁杂部分,只保留必需环节,为流通环节瘦身;第三,要加强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步伐,同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快建立与国际相互认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佳惠集团董事长 李小红:

    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应给予政策扶持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命脉,只有不完善的流通体系,没有卖不出去的农产品。”李小红已经连续两年提出建立健全武陵山片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议案,今年她更将重点放在了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上。

    李小红认为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既需要优化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实体流通等环节,又要完善农产品供、产、销相配套的整体流通体系,同时还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李小红说,农产品流通的模式决定流通环节的成本,要大力提倡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直送模式。此外,还要重视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过程,运输过程中的疏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因此,应将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作为城市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节点基地等作为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给予公益性设施建设优惠政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