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浓和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它们的市场份额肯定会被其他品牌瓜分。这给本土品牌留下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需要另辟蹊径。简单说要有两把“刷子”,即定位专注和抢占渠道。
盛世传媒咨询机构首席营销顾问吴志刚认为,本土品牌是从细分领域切入的,比如面膜、精油等,以此迎接化妆品的“小时代”。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成功的企业无外乎是低成本、差异化和专注三大战略的成功。化妆品的“小时代”正符合专注战略的方向,化妆品企业只有专注才可能在某细分市场强过外资品牌,坐上头把交椅。
这也是在互联网思维之下,消费者进一步细分出现的新机遇。虽然化妆品只是大众用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以及消费者个性和喜爱的不同,单一品牌独步天下的情况难再现,企业某品牌只要服务好某一类客户即可。
从外部环境看也给本土品牌带来一些机会。外资品牌在华增长备受挑战。背后的原因是国内的渠道和消费者正在发生变化,谁先抓住,谁就能成功。电子商务的发展,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品牌,如御泥坊和阿芙精油。
2012年国内化妆品网购占行业整体规模超过26%。电商对化妆品线下渠道和品牌冲击很大。虽然短期内还难以撼动线下渠道的地位,但对化妆品价格和消费者分流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的。
即便是线下渠道也在进一步分化。专柜、商超和专营店都面临如何增加坪效的问题。
面对加剧的竞争,渠道商在选择代理品牌上都会重新考量,给一些品牌以机会。“渠道为王”在快消行业现在看来不可颠覆,本土品牌要实施“弯道超车”,须在渠道上抢占先机。
(韩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