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奶制品的化学替代物,植脂末已经悄然隐藏在我们日常食品之中,据了解,便宜的速溶咖啡、冲调出来的奶茶里面的所谓奶制品,大多使用植脂末替代。
长期食用恐致癌
“植脂末是以氢化植物油、糖类、酪蛋白为主原料,再辅以乳化剂、稳定剂、香精、色素合成的,其价格往往比奶粉或鲜奶产品低5~10倍,因此食品企业通常使用植脂末产品代替鲜奶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称。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刘家窑中医医院王可心主任表示,植物油的氢化是把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或半饱和状态的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能量供给的5%以上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能明显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反式脂肪酸还可诱发肿瘤、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对胎儿、青少年也有不利影响。”王可心表示。
《时代》杂志曾经报道,氢化植物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人体无法吸收消化的油脂。食用后会对肝脏产生伤害,进而破坏人体细胞膜,造成细胞的缺陷,并影响细胞未来的复制与再生。长期大量使用,可使人产生身体过早衰老的症状。
成本低廉 奶精横行
事实上,很多我们认为是以乳制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实都是植脂末生产出来的,究其原因,成本还是主要因素。
目前植脂末的价格每吨8000元至9000元,但是国际市场大包粉的价格则在每吨3万元左右,若是使用生鲜乳,价格则更贵。
“中国虽然也是产奶大国,但是中国原奶收购价格已经是全球第三高了。”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称。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3季度奶类生产价格指数环比增长3.1%。目前国内平均原奶收购价已经超过每公斤4元,至于牧场奶源价格就更贵,每公斤高达5元多,即使是传统的产奶大省都出现了奶源紧张的局面,原奶收购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
国信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液态奶产量及国内生产奶粉所需原奶量合计约为4360万吨,原奶供给缺口达360万吨。
“十二五”期间国内奶类总产量的目标为5000万吨,而目前,国内乳业总体产能仅接近4000万吨,仍有1000多万吨差额缺口。
“无论如何,都要减少植脂末、反式脂肪的摄入,生产企业也要尽量使用天然食材。”王可心表示。
(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