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便利店除了要考虑店址、经营、店内结构布局和商品摆设外,进货也是经营的一个重头戏。通过严格控制和把握好商品进货关,在此基础上获得可观的经营利润,这是零售业共有的特点,便利店也不例外。
实际操作中的便利店商品,应该遵循以下8项原则。
一、合乎经营业态特性
便利店的经营业态与百货商场、超市等零售业不同。对消费者而言,便利店最大的卖点就是购买商品“便利”。因此,便利店商品进货与便利店的其他经营管理一样,应从为顾客提供消费、使用、携带方便的商品出发,塑造出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商品结构的差异性。这是便利店商品采购最根本的原则。
二、合乎商品组合
每一家便利店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策略、诉求重点和商圈,因此独立店和连锁店在商品的分类与组合上必须有所区别。譬如有些店贩卖生鲜,有些则不卖;有些店提供服务性商品,有些店则不提供……各种因素形成了商品出售的差异性。
便利店必须从各自经营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品采购作业。
三、合乎高回转率
由于便利店的卖场小,无法陈列太多品项,因此在有限的陈列空间内,惟有高回转率的畅销品才能增加,降低库存量。
因此,采购人员应根据商圈客户属性、市场商品情报、市场占有率等来筛选最合适的商品,提高商品回转次数。此外,为增加商品回转及品项,相同或类似的功能、口味、规格商品通常只陈列1~2种,避免重复。
四、合乎进退货规定
近年来,由于便利店连锁体系越来越多,为增加配送效率及门市处理效率,一般采用配送中心或中央仓库直接以多样、少量、多次之配送方式。故在采购时,应衡量供货厂商在配送作业之频率、最低订购量等配合状况,以合乎门市订货及进货的需求。
此外,便利店属商品更换率高的零售业态,因此销售不佳的商品须迅速从门市中淘汰更换,并要求厂商处理退货。故在采购商品时,应就上述事项与厂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合同文本,便于日后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