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边开展自救 一边转型升级
禽流感冲击下的养禽业全链条亏本行业低迷
□ 邵海鹏

    新年刚开始,浙江、广东等地就连续报告多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国家卫计委预测,可能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散发病例。

    这对正在逐步恢复的家禽业又是一重打击。自从去年3月H7N9流感疫情发生后,家禽业销量和价格均大幅下降。据中国畜牧协会调查,2013年上半年,养殖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

    业内多方均表示,行业的低迷,本就有产能过剩、养殖成本增加的原因,禽流感则成了最后的导火索。

    进行自救刻不容缓

    “很难很难。”电话那头,广西玉林市广东温氏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梁有强无奈地说,“只有不停地减产。”

    自从去年3月H7N9暴发,温氏集团日亏3000万元。仅去年4月,温氏集团亏损额度在7亿左右。

    随着去年年底H7N9流感卷土重来,执行减产计划,进行自救已经刻不容缓。

    除了禽流感的冲击,梁有强说,“很难”还表现为利润的降低,保种户、贩蛋、贩鸡、养鸡等从事家禽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无不亏本。

    原因有二: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近几年我国祖代白羽肉雏鸡引种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受禽流感事件冲击,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祖代鸡(用于繁种的鸡)引种数量不降反升。另一方面,玉米、豆粕涨价,消毒、防疫、人力成本的增加,使得养殖成本“蚀掉”原本微薄的利润。

    “现在每只黄鸡亏损6—7元,一个月下来就会亏损3亿多。因为是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为了保护农户的利益,就只能亏本回收。此外,产业链上的饲料、养殖设备供应商也开始追偿债务。银行更是不会轻易贷款。”梁有强说。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家禽业的补贴仅仅是杯水车薪。

    为了应对H7N9流感的冲击,农业部曾经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但金额及范围有限。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秘书长仇宝琴对媒体表示,当时中央财政补贴是6亿元,对于全行业亏损600亿元的数额来说,作用有限。即使在养殖环节,补贴也主要面向祖代鸡,每只祖代鸡可获得50元补贴,但是一只祖代鸡的成本要600元。

    广西玉林水产畜牧业协会会长庞宏志认为,现在家禽业特别是黄羽肉鸡养殖业处于绝境的边缘。现在企业都是在扛着,扛不住就会死得很惨,就算扛过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能真正恢复。

    需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尽管调整家禽业产能过剩非常必要,但以禽流感这种方式来倒逼市场的自我调整未免有些极端。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宫桂芬认为,消费者的恐慌心理需要重视。其中,不当的称呼以及宣传是直接因素。

    1月29日,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肯定是哪种动物传播给人的,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张仲秋解释:“至少从目前来看,养禽场还没有检出H7N9流感病毒。”

    本就脆弱的行业,再经受疫情的波及,受损在所难免。至于何时能够恢复常态,庞宏志说,原本预期今年五六月份市场会恢复正常,但看目前态势,只要排除不当宣传的影响,七八月份之前可能会正常。但是整个行业估计需要等2—3年时间才能够恢复到H7N9暴发前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流感重创禽业的事件发生多次,以及近年来一系列“速成鸡”、“药残鸡”等事件,足以说明家禽业的脆弱。

    张仲秋建议,从长远来看,需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这是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策略。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