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诚信换人心 以服务聚人气
——重庆南川区石溪乡盐井综合服务社见闻
□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2月7日,新年上班第一天,记者驱车前往离重庆城区最远、海拔在800米以上、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南川区石溪乡盐井综合服务社采访。汽车在绵延起伏、弯多坡陡的道路上行驶了近2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一个上坡拐弯的公路边,一排5间整齐的砖瓦房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只见一楼左边是服务社的化肥、农药门市,里面尿素、碳铵、磷肥等品种齐全,但量不多;中间的3个通间是日用品超市,老百姓日常需要的小型商品基本具备,价格和城里差不多,某些商品还比城里便宜;最右边是庄稼医院、警民联系点以及移动充值和邮政服务场所。

    服务社经理严中华去农户家送肥料了,还在返回的路上,严中华的妻子杨会接待了记者一行。

    杨会说:“我们在春节前就已经将大部分化肥送到农民家中了,大年初六开始又不间断地为农民送肥料,因为农民需要,只要一个电话、带个口信,我们就要送去。所以,我老公现在还在送肥回来的路上。”杨会是石溪乡人大代表,对供销合作社在乡里发挥的作用颇有感触。她说:“这个服务社与供销社有很深渊源,它的前身就是1990年创办的供销社代销店。那个时候,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所需的煤油、米、盐巴、酱、醋、茶等,为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立下了‘汗马功劳’。”1999年,在南川区社的指导下,成立了综合服务社。主要经营化肥、农药、种子以及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日用百货、农产品收购、农业技术服务,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

    记者采访时碰到了当地种粮大户陈在伦,他一个人种了30亩水稻田。陈在伦说:“有了服务社,我种田不费事。别看我种了这么多地,但到了施肥季节,我就是打个电话,不管哪块地,人家服务社都是按照我说的时间、数量、品种直接送过去。有时候钱不凑手,也是服务社给我先垫上,收粮食时他们到我那收粮冲抵。”

    杨会笑着说:“我们这里虽然不是场镇、街道,但我们对人实在,人们有事无事就经常到我们这里聚聚、聊聊,无形之中,我们的综合服务社就成了乡亲们的聚集地,人气很旺。所以,你看,交通局在我们门市前设立了客车站,派出所来设立了警民联系点,还有其他服务点等。”

    记者了解到,2012年,严中华在服务社的基础上还牵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入社社员达302户,为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去年以来,随着土地流转情况的变化,继续种菜的社员还有100多户,年利润都在100万元以上。

    30分钟后,严中华回来了。当聊起新年后农民最需要什么时,他说:“农民最需要的是质优价廉的化肥、农药、种子,最近化肥价格起伏比较大,农民有意见。我们供销社还是要在稳定农资价格方面做工作,再就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特别像我们这种山区,就靠咱供销社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