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河流域:棉市延续寒冬 企业心态悲观

□ 徐潇源

    本报讯 近日,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等地节日气氛仍然浓郁,棉花市场却寒气逼人,企业心态悲观,目前开工企业寥寥无几。

    2月7—8日,山东多数地区天降小到中雪,气温骤降5—7摄氏度,原本打算重新开秤的棉花企业只能延续“年假”。据菏泽某企业负责人张总介绍,企业不愿重新开张的原因并不仅是天气恶劣。菏泽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棉产区,植棉面积逐年下降,2013年仅在160余万亩,较2012年减少60多万亩,减幅30%。据部分棉企介绍,自2013年12月上旬开始就感到无棉可收了。不仅菏泽如此,山东滨州、德州、东营等多数棉区企业都反映“无米下锅”。

    目前,做皮棉现货生意的棉商仍在“蛰伏”,何时重出江湖尚无时间表。河北某棉花公司老板王总介绍,目前他们企业库存少量新疆棉和外棉,以新疆长绒棉数量较多。2月10日,137级新疆长绒棉销售报价为34800元/吨,237级33600元/吨,与春节前基本持平;新疆细绒棉报价在19800-20400元/吨之间,质量能够达到白棉2、3级。王总表示近期压力很大,往年正月初七过后国内一些大中型纺织企业便陆续开机,质量较好的棉花现货销售便迎来小高峰。“现在别说成交,连询价的都没有。”王总无奈地说。一位市场人士分析,今年国家政策将收储转为直补,棉农的生产成本将会下降,棉花价格很可能下跌,有利于缩小国内棉花与外棉的价差,纺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对采购棉花持谨慎态度。

    另悉,目前河北沧州、邯郸等地轧花厂库存棉籽仍然较多,部分大型企业库存30-40万斤,中型企业也在10-20万斤。春节过后,国内棉油、棉粕持续低迷,仅少数榨油厂开机,给棉籽购销带来压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