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体育品牌的渠道策略调整初见成效,各大体育品牌的终端促销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缩减。
当年末快时尚、休闲品牌开始以大折扣吸引消费者时,李宁 、安踏、匹克等体育品牌的折扣力度明显缩水。多数店面中,新款服装均以9折销售。
匹克公共关系副总监刘翔表示,始于2011年的渠道和产品策略调整已经让库存恢复到良性水平,但目前不方便对外公布库存数字。
李宁公关部负责人也称,公司库存大幅缩减,截止到2013年6月底,渠道库存平均周转期从9个多月的峰值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的7个月以下。
虽然对于公司的目前库存各公司均未透露,但他们最新一期财报确实说明了存货问题已有所缓解。
截止到2013年6月底,安踏制成品存货从2012年末的5.03亿元下降到2013年6月底的3.67亿元,下降幅度高达27.04%。同一报告期内,李宁制成品的存货从2012年末的14.19亿元下降至2013年6月底的12.32亿元;匹克方面,截至2013年6月底,其制成品的存货1.83亿元,较2012年末下降了27.38%。
对此,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表示,近一年来,国产品牌尝试从批发模式转型到以零售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这样的调整已奏效。据了解,李宁改变一年两季的订货策略,变成了“多频次、小批量”订货。匹克也采取了相似的动作,减少期货 ,加大补货,但刘翔指出,模式的调整考验企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介绍说,销售价格回升、2014年三季度订货会上订货量增幅明显等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体育品牌企业已经进入去库存末期,行业有望全面回暖。
“今年,库存对体育服装行业的束缚将极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各大体育品牌在商业模式和产品方面的创新。在一些百货、休闲服饰、电器试水O2O之后,体育服装企业势必也要积极参与,O2O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体育品牌第二轮竞争的关键。”朱庆骅如此预估今年体育品牌的市场走势。
不过,张庆认为,由于之前一线品牌大幅降价清理库存,冲击了二三线品牌的市场,这样的连带效应使得二三线品牌销售受阻。加之小品牌的渠道、产品转型速度不够迅速,供应链能力偏弱,在市池暖的大环境下反而可能遭遇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