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一轮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开始推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传统的金融机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经营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的农村信用社,压力加剧。面对当前的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应当从内强素质入手,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笔者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实施财务会计制度为例,从一个侧面浅析农信社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上的探索和实践。
察其色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实行以新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新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以来,财会管理和核算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和飞跃。农信社积极推行新会计准则的原因,除财税部门统一要求外,也有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是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强调了会计要素,规范了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的原则和标准,减少人为操控情况,准确反映经营状况。
二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农信社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向股东、相关单位、社会公众等进行信息披露,提交财务报告,势必要求农信社执行与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维护社会公众对金融信息的利益需求。
三是核算规范化的要求。农信社原来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最初制定依据已经落后甚至废止,之后未进行彻底的重修,均是按新颁布的制度进行修补和调整,变化、改动频繁,且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而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各自执行的制度又各有不同,迫切需要进行彻底改革。
观其变
首先,计量模式发生变化。
一是引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使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和确认将给农信社的债券投资留下较大的盈余空间。
二是实际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通过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量。如,在新会计准则摊余成本模式下,贷款逾期并不影响利息收入的确认,因为减值贷款只要存在账面余额就仍然具有时间价值,就应计提利息收入。
三是所得税处理方式。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强调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净利润,改变了农信社一直采用的应纳税款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其次,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一是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理论不断提高。新准则财会制度体系不仅对具体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严格要求,也对管理决策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信社开展了各级各层次的培训、教育,如举办“高管人员读书班”等,使各级管理人员的经营观念、业务素养与发展需求相匹配,能够规避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更加合理地控制改革发展。
二是增强了会计处理工作的技术性。新准则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使得农信社会计处理工作的主观判断因素逐渐增多,比如如何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分类,如何准确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农信社在注重资产管理的同时也更注重了现金流量的变化,注重考核指标的规范和流动资产比率、速动资产比率的变动,防范流动性风险。
三是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配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相继出台《财务基本制度》、《纳税业务手册》、《费用管理办法》、《财务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不断完善了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同时,为提高财务管理和议价能力,还研发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构建起全省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稳步开展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为经营管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指标数据。
续发展
首先,应建立健全财会管理的配套规章制度,针对资产、负债、损益等管理规定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使农信社各项财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财会管理方式和效率,最大程度地构建财会管理信息系统和计量模型。
其次,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真实、规范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各种会计资源,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效益,要按审慎性原则实施风险防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盈利能力。
第三,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准确核算和计量经营成本,合理进行利率定价,争取市场优势和经营效益的平衡。
(作者系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