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供销合作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全省新“五个全覆盖”工作为重点,抢抓机遇、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努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筹谋划 大力构筑现代流通网络新体系
目前,忻州市社已建成农村便民连锁商店1075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6个、农资配送中心15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4个、废旧物资交易市场9个、烟花爆竹专用库15个。据统计,全系统共有70多个“新网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3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壮大供销合作事业起到了重要推用。
2013年,忻州市社将规范提升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着重从加强后续管理入手,推进提档升级。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根据《忻州市农村便民连锁商店管理办法》,指导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立健全诚信承诺、质量追溯和进货准入等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店长、店员培训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全面开展了便民店“星级评定”活动,山西省社授予忻州市社系统26家便民店“五星级”称号,56家便民店“四星级”称号,培养和塑造了一批好的示范便民店。市社系统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拓展便民店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忻府区社率先推行了便民店银联商务卡业务,在本区50个便民店开展了刷卡消费、便民取款、手机话费充值、电费交纳等多项业务。岢岚县依托宋家沟便民店建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配合中国移动、电信、邮政、医疗卫生等部门开展营业活动,为便民店扩充了新的服务内涵,涉猎新的服务领域。
因地制宜 大力建设基层合作社新阵地
2013年以来,忻州市社系统改造基层社的做法是多渠道筹资、多形式改造、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此项工作整体推进。
下大本钱积极改造基层社。神池县社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18万元对贺职、义井两个基层社进行改造;投资105万元,新征用地6亩,新建了520平方米烟花爆竹库房和办公场所。偏关县社投资30万元,对水泉、陈家营、尚峪3个基层社门店进行了维修加固、粉刷整理,面貌焕然一新。岢岚县社积极争取项目对阳坪、神堂坪两个基层社进行了修缮改造,经营环境大为改观。忻府区东楼供销合作社筹资280万元,新建临街3层综合大楼,通过设施改造,一举扭转了该社的困难局面。
下大功夫塑造典型社。原平市上阳武供销合作社是全系统的红旗单位,该社干部职工几十年艰苦奋斗,以质量优、价格低、信誉好、管理严,赢得百姓信任。这几年,他们积极拓宽经营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增设了庄稼医院、农机配件门市、加油站、合作医疗所、农副产品收购站等经营服务项目,并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的3万多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年助农增收60多万元。
创新思路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新组织
忻州市社于2006年3月成立了忻州市农民经纪人协会,目前已发展单位会员234个,个人会员1528人,为当地农民年增加收入15.4亿元。2013年3月,忻州市社牵头组建了忻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使之成为供销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近年来,忻州市社系统依托协会,共帮扶发展各类型专业合作社617个,入社社员12335户,带动非成员户32440户,入股金额达2.2亿元,每年助农增收2亿多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忻州市社系统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截至目前已有70个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9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产品12个,55个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等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步入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轨道。
忻州市社系统还培育了一批符合标准、管理规范、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合紧密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其促进集约化经营的作用日益凸显。如繁峙县社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展科技、科普培训活动100余场,示范田30多块,受益农户达3500余户,此外,还为农民朋友开展了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农化服务。同时,市社注重培训教育工作。2013年,忻州市社先后举办了5期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对全市1000多名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便民连锁商店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组织专业合作社走向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作者系山西省忻州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