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免费”让《洋葱》 茁壮成长


    1996年,《乡村之音》最终妥协了。在成立40年之后,这份著名的报纸决定采取免费策略。几乎和其他所有都市周报一样,它将在街头的报刊亭以及零售摊点免费赠送。这一天被公认是《乡村之音》影响力开始下降的标志。2005年,《纽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该报的文章,标题是“坟墓上空的声音:自10年前决定免费起,著名都市报大不如以前”。

    和《乡村之音》境遇截然不同的有一份周报《洋葱》(Onion),《洋葱》这份以讽刺性文章见长的宽版周报创立于1988年,最初只是在威斯康星洲的麦迪逊大学城免费发放,但经过20年的锤炼,它已经成长为一个媒体帝国。它不仅在邻近的10个城市印刷发行,而且还设立了一个网站,每个月的点击量都高达几百万人次。它现在还出版图书,制作电视访谈节目,并开始涉猎电影专题片的拍摄。《洋葱》创立时就是免费的,一直以来就是免费的,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表面来看,这个故事似乎让人觉得有些费解。“免费”似乎让一份周报无法生存下去了,但却让另一份周报焕发出活力。在《乡村之音》身上,免费使它的产品价值大为降低;而在《洋葱》那里,免费却使它取得了让人惊叹的业务扩张成就。

    不过,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并不是免费造成了《乡村之音》的衰落,《纽约》杂志的文章解释说:

    据说《乡村之音》的很多记者认为报纸免费之后,他们花费心血写作的文章影响力就大大降低了。报纸的发行人戴维·施奈德曼语带揶揄地说,这也是别无选择的,“在免费之前,我们发行量最好的时候达到16万份,后来下滑到了13万份,而现在免费之后,发行量已经超过了25万份……你们难道不希望自己写的同一篇文章被两倍多的读者阅读吗?”实际上,让报纸影响力下降的并不是免费,相反正是免费拯救了这份报纸,使得报纸能继续运营下去并赚到钱。

    换而言之,《乡村之音》一直都在衰落,至少在它免费之前很多年,它的基本运营指标就处于下行通道之中。有人把责任推到了免费身上,其实混淆了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在一个案例中人们会觉得“免费”意味着质量下降,而在另一个案例中却不会呢?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免费”的看法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如果某样物品在过去需要花钱买,而现在却不用掏钱了,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是不是质量下降了。但是,如果某样东西从来就不需要我们掏钱,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有人给你免费的百吉饼吃,你会觉得它是不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但是在餐厅里给你的免费番茄酱你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也没有人因为Google搜索引擎是免费的就认为它品质低劣。

    (摘自《免费》,[美]克里斯·安德森 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