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与茶文化


    很小的时候,常常看到爷爷泡茶喝,看着他怡然自得的样子,闻着那隐隐的清香,我想如果我能为爷爷亲手泡上一壶香茗该多好啊!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茶艺课,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成为茶艺小组的一员。老师是从区少年宫请来的专职茶艺教师,是一位和蔼、耐心的女老师。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盖碗的冲泡方法,这些乳白色、小巧玲珑的茶具,令我爱不释手。随着茶艺知识的增加,我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在网络、书刊上寻找有关茶艺的相关知识。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说:“茶乎为饮,发乎神农氏”。我国饮茶之风自古有之,茶肆遍及城市乡村,历史上以茶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也不胜枚举,比如苏轼的“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元稹的“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更是咏茶的千古佳句。茶文化的影子在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也时时闪现,《红楼梦》中妙玉招待宝黛钗饮茶,烹茶的水竟然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水浒》中也常常提及多姿多彩的茶汤;《三国演义》里的乌头村老人是以擂茶治好了张飞大军感染的瘟疫;《西游记》的许多场景更能寻觅到描写茶文化的印记,称取经之路为茶文化传播之路似也不为过。

    由于参加了茶艺小组,我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小组参加了东城区第一届茶艺艺术节,参赛的节目叫“碧螺飘香”,以小话剧的形式表演。经过赛前艰苦的排练,我们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大家无比的兴奋,因为艰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现在我经常为爷爷泡茶,爷爷的眼睛笑得更弯了,胡子笑得更颤了,我心里也美滋滋的。今年我小升初,暑假期间新初一的老师上门家访,我为老师表演了西湖龙井的冲泡,亲手为老师奉上一盅清茶,老师赞不绝口。在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里,我还会以茶为友,并将把茶艺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严谨态度用在学习生活中。我爱茶,也爱生活。

    (作者:北京五中分校  初一年级  冯来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