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农民致富“领路者”
——江西省东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 阳 驻江西记者 付廷高 通讯员 何彬平 邹文俊 李 斌

东乡联社营业部客户经理向客户讲解组织机构代码的相关知识。
东乡联社信贷科工作人员向农户宣传金融知识。

 

    全力帮助农户解决融资发展问题,是江西省东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近年来,该联社探索出“扶持一个组织、兴旺一个产业、带活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们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并进行了创新,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自情况和特点,采取合作社社员联保、农户联保等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贷款利率较企业或一般农户优惠5%-10%,同时进一步放宽了贷款额度,延长了贷款期限。”该联社理事长曹临斌在谈到这一经营理念时如是说。

    截至目前,该联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

    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以天然丝瓜络、棉麻、剑麻为原料的沐浴用品公司,目前该公司就已形成“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的生产格局,是东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缩影。

    这家有着4760个成员的专业合作社,公司丝瓜种植基地面积从1991 年初创时的 137 亩,发展到现在的 8000 余亩,公司扩展至周边十多个县市 ,成为全国 111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之一。而东乡县联社的贷款支持也从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万元。

    “向农信社贷款的300万元主要用于合作社的建设,建立一个真正服务农民的合作社是我的目标。”对这家每年产值近6000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总经理黄有水来说,如何真正通过专业合作社让自己的社员幸福起来,已成为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据了解,随着该公司规模逐渐壮大,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支持,产量和收益都在大幅增加,从最初的每亩地收益2000元增至目前的5000元,预计三年后每亩地农民收入可达6000多元。

    通过农信社的贷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农民的致富梦。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东乡县农户因有效抵押资产缺乏,仅能在该联社获得金额不足3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根本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单兵作战的种植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养殖业防疫措施、缓慢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也导致种养业风险较大,直接影响到东乡县联社贷款的资产质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市场载体的搭建,拓宽了该联社对农户的信贷服务通道,农村信用社可在联保小组成员小联保和合作社全体社员大联保的条件下,加大对入社农户的信贷投入,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多更难的问题。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到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损失和市场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加上联保机制的建立,确保了贷款资金的安全。

    随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深入,东乡县联社充分发挥农信社支持“三农”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作用,紧密结合当前相关信贷政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管理等环节入手,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对外公开贷款额度、办贷流程,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绿色通道”,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透明度。

    在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过程中,该联社还实行优惠政策,按照“贷款额度适当提高、期限适当延长、利率适当优惠”的原则,适时进行贷款投放,有效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瓶颈,从而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热情。

    此外,通过支持合作社发展,该联社在当地政府、各类经济组织和广大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有效提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