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崛起的农金新势力
——安徽铜陵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巡礼
□ 本报记者 张新若 臧红菊 通讯员 郭 庆

该行近期召开行务会议。图中为该行董事长阮为光。
加强战略合作,构建和谐银企关系。图为2013年9月25日,铜陵农商银行与首批41户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12月12日,由铜陵农商银行主发起设立的安徽省第一家地市级总分制村镇银行——宿州淮海村镇银行挂牌开业。

 

编者按:

    他的成长,是一部沉甸甸的奋斗史。

    无论是举步维艰、上下求索的农信社时期,还是破除桎梏、锐意改革的农合行时期,抑或是开拓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农商银行时期。

    他的历史,还在延续。

    何以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坚韧。唯此,他得以持续蜕变,从未止歇。

    何以高歌猛进、叱咤疆域?睿智。唯此,他得以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在较短时间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增设支行,延展金融服务范围、缩短金融服务半径,促使市场份额呈直线上升趋势。

    忆昔日,他历经岁月峥嵘;览今朝,他呈现华美蜕变。展未来,他将再铸别样辉煌!

改革篇:

勇破沉疴 引入发展活力

    董事长寄语:

   “要做到人尽其才,首先应该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执行力。”

    重拳方能起沉疴。谈及一路走过的辉煌,铜陵农商银行昔日在用人和薪酬机制方面的“铁面改革”,功不可没。

    自2007年开始,铜陵农商银行开始打破陈旧的用人机制条框,不仅在人才使用上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彻底摒弃论资排辈等用人导向,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而且,开始面向社会选聘经营管理人才。先后引进了20多名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才和30多名专业人才。新鲜血液的加盟,给铜陵农商银行带来了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经验,提升了该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同年,该行开始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做法,在省内率先引入了“派遣制”。即:每年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作为“派遣制员工”充实到一些临时性、辅助性岗位,以增强用人的灵活性。

    至2008年,该行的用人机制改革再出“重拳”——在分支机构中推行末位淘汰机制。该行规定,在全辖25家分支机构中,凡综合考核没有达到基本分且倒数后两名的支行和倒数第一的分理处,其主要负责人均要被淘汰,且“就地免职”。

    制度是残酷的。末位淘汰制实施后,因“压力过大主动辞职”,或因“被淘汰后按一般工作人员安排新岗位”的支行机构负责人开始出现。

    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新制度实施后,行内中层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被充分激发。不仅能力强的普通员工可以向总行自荐担任中层干部,而且能力弱、信心不足的干部也开始主动请辞。

    除了用人机制,铜陵农商银行的又一“重拳”指向薪酬制度改革。在该行,“大锅饭”现象已被彻底打破,蔚然成风的,是“岗位凭能力,收入凭贡献”。即:员工收入主要依靠绩效取得,工资多少由完成任务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决定;同一个职位,业绩优与良的员工在收入上的差距,甚至会达十倍之多。

    现如今,“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任能、业绩为先”,这一被制度化了的的用人理念,已为铜陵农商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发展基础。   

发展篇:

强化服务 走“差异化路线” 

  董事长寄语:

  “强化服务理念,走差异化经营路线,是现代银行安身立命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将不断研究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以特色服务、优质产品抢占市场。”

    2012年10月26日,铜陵农商银行正式挂牌成立。不仅实现了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完美的华丽转身,也标志着该行多年的锐意改革修成正果。

    截至目前,该行已下辖18家支行、6家分理处、25个营业网点,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拥有员工270人。总资产已达70.52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460.57%。各项存款60.97亿元,各项贷款42.97亿元。

    “强化服务理念、实现差异化经营是现代银行安身立命的重要理论依据。”铜陵农商银行董事长阮为光表示,“我行将不断研究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以特色服务、优质产品抢占市场。”

    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是铜陵农商银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银行卡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从通存通兑到财税库银联网,从ATM机到自助银行,从代理国库到加入银行间资金市场,从营业网点零星布点到遍及城乡……

    铜陵市超远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远是该行优质金融服务的受益者。2008年,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黄志远决定把公司设在铜陵市。除了当地充足的原料外,让他下定决心的,还包括铜陵农商银行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是铜陵农商银行满足了我们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黄志远说。

    从2010年至今,黄志远已先后从铜陵农商银行获得贷款1.5亿元。目前,他已将公司的主要结算账户和公司员工的社保、工资代发等业务悉数设在了铜陵农商银行。

    在安徽省联社的指导下,推出具有小额贷款功能的“金农易贷卡”,是铜陵农商银行在服务创新方面的又一努力。据了解,该卡在经过授信后,可以通过柜面、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等渠道办理存款、贷款、结算业务,随用随贷、随时归还、周转使用。

    在金融服务上完成的“量的积累”,将助力铜陵农商银行实现“质的飞跃”。

    据铜陵农商银行董事长阮为光介绍,今后,该行将优化信贷、票据流程,建设统一的业务受理平台,缩短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一支专业化公司业务营销团队;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江南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等经济园区的沟通、合作,及时捕捉商机;加强贷后管理,做好客户分类,引导客户与该行建立全面、长期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全方位金融服务,满足其经营发展需要。

责任篇:

勇担责任 诠释“金融良心”  

  董事长寄语:

  “承担社会责任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使命。回馈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铜陵农商银行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

    金融铁肩担道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铜陵农商银行有效地以利益分享的方式回报社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扎根铜都、情系“三农”,是铜陵农商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

    作为地方银行,该行始终坚持“改制不改向”,充分依托地域、信息和资源优势,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根据农民所从事的产业特点,为农民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服务。同时,选择以扶持涉农企业为支点,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信贷投放力度上,自2008年以来,该行每年都保持“增幅不低于上年”的投放标准,以满足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现实生产经营需要。

    创新的智慧,让铜陵农商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更加多样化。

    例如,为满足“三农”发展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该行在原有传统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相继创新推出了“农家乐”、“青年创业”、“巾帼创业”、“农业小企业”等多项贷款品种;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该行还积极开展了助学贷款业务,三年来,已累计发放该项贷款268笔、110多万元;为帮助下岗失业员工实现再就业,该行自2008年起,就与社保部门和担保公司合作,推行“下岗再就业贷款”,至今年11月,该项贷款已发放2420笔、 1.78亿元;在较为偏僻的乡镇布放了25台“金农便民宝”,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小额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

    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机构对员工的思想导向作用,加强对员工的感恩教育,引导员工以实际行动报答社会、回馈百姓,是铜陵农商银行给员工上的重要一课。

    现如今,“慈善一日捐”活动,已成为铜陵农商银行的既定“年度工作”;在各种自然灾难面前,该行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全力捐钱捐物;甚至,在商行开业之际,不办庆典办慈善,向铜陵市郊区铜山镇杨村捐赠10万元助学款,帮助该村建设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心。

    据统计,近年来,铜陵农商银行共向社会捐助善款100多万元。

    铜陵农商银行的慈善之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肯定,2011年底,该行被铜陵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铜都慈善奖、爱心慈善企业”荣誉称号。

展望篇:    

调整战略 助力二次腾飞

  董事长寄语:

  “实施多元化发展,是我们今后长期坚持的发展路线。‘走出去’才能找到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憧憬未来。铜陵农商银行董事长阮为光已为该行的发展,制定了“三大发展战略”。按照他的战略构想,在不久的明天,铜陵农商银行将会实现第二次腾飞。

    战略一,在业务重点上,由公司金融向个人金融转变。

    对此,阮为光介绍说,该行将进一步加强个人金融创新力度,将优势资源向个人金融倾斜,包括人员、科技支撑、经费投入等等。

    目前,该行已加快了电子银行建设的步伐。其中包括:加强自助银行建设,以及POS、金农便民宝等电子终端布放;尽快推出信用卡和手机银行服务等。

    今后,该行还将更为注重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发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

    战略二,在机构布局上,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

    在区域内,未来三年,该行计划在现有25个网点基础上,再增加10-15个营业网点;在本市人流量大、居民密集的地方设立20家左右的社区金融便利店,向个人提供包括存取款、小额贷款、转账结算、网上银行等金融业务。

    在区域外,未来三年,该行计划在本省设立10-15家异地支行。眼下,该行计划在本省定远、霍邱、青阳设立三家异地支行的请示,已经上报监管部门审批。

    战略三,谋求多元化发展。

    在阮为光的构想中,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有三。

    “发展村镇银行”是其中之一。

    目前,铜陵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三家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良好,截至今年9月末,三家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已达20家,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存款超过22亿元。该行的下一步计划,是将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村镇银行。

    “我们将继续发挥本行经营管理优势和村镇银行发展经验,适度发展村镇银行。”阮为光说。

    多元化发展的又一途径,是“股权投资的多元”。即,在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先考虑经营管理比较先进的商业银行,吸收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在“引资”的同时“引智”。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外投资。”阮为光道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三条途径”,即,选择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

    现如今,该行正与两家农村银行洽谈入股事宜。


数说成效

    截至2013年11月末,铜陵农商银行总资产已达70.52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460.57%;各项存款60.97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498.92%;各项贷款42.97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511.24%。不良贷款率仅为0.78%,较2007年底下降6.98个百分点。

    从全市金融机构来看,铜陵农商银行的存贷款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由2007年的4.47%、3.57%提高到目前的9.75%、7.61%。

    预计到今年年末,铜陵农商银行及其发起设立的三家村镇银行并表资产将突破100亿元。

    至今年年末,铜陵农商银行预计实现利润超过1.40亿元,较2007年翻三番。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