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奶荒”来袭慌了谁?


    今年原奶价格会一路高歌,屡破新高,恐怕是诸多乳企没有料到的。自4月以来,乳业市场出现“奶荒”,半年时间内,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格从3元直逼5元。体现在市场上,奶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元袋装奶身影难觅,奶价“二元时代”已为时不远。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原奶价格即使突破历史新高,但奶农几乎没有从此受益。大批奶农由于收益微薄,纷纷退出养殖市场。而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缓慢,导致奶源供不应求,后续奶源增长乏力。未来3年到4年内,奶源紧缺化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已成整个乳品行业的共识。

    “抢奶潮”迅速蔓延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源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爆过。今年以来,内蒙古、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牛奶主产区陆续出现高价争抢奶源的现象,波及光明、君乐宝、蒙牛、伊利等多家企业。

    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在锡林郭勒盟的多个旗县,一些来自天津和石家庄的企业通过现金结算的方式,以5元/公斤的价格抢夺伊利集团固定奶源,比当地每公斤平均收购价格高出0.5至0.75元。

    虽然大部分奶牛小区都和企业有固定的供销合同,但是在这次抢奶潮中,“抢奶”企业甚至直接说服奶牛小区撕毁原有合同。东圪梁奶牛养殖小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与伊利集团的供奶合同到2016年才结束。但今年5月份,东圪梁小区就违约把鲜奶提供给了另一家企业。小区的奶站站长直言:“违约也好,抢奶也好,总之谁给的价高就给谁。”

    黑龙江双城市是雀巢咖啡的奶源基地。据当地奶农说,由于奶源紧缺,现在经常有上门收购的奶贩子,以更高的价格来抢奶,然后再卖给别的企业。朝阳乡一位姓李的奶农说,他现在就不给雀巢供奶,直接卖给私收的奶贩子。雀巢一公斤奶只给3.4元,加上折扣,最多剩下3元。而卖给奶贩子,一公斤能卖到3.6元。

    一些大型乳企认为,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在大型乳企多年来建立的稳固的奶源基地抢奶,不仅造成投资企业损失严重,也打击了企业建立奶源基地的积极性。

    虽然现在企业给的价格很高,但根据以前经验,奶源不再紧张后价格又会下跌,“过山车”似的奶价会再次打击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说,合理的奶价是维护奶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无论是长期低价还是抢奶造成的短期高价,都不利于奶业平稳健康发展。

    获益甚少致奶农加速退场

    尽管新一轮奶价上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奶农从中受益很小,利润的大头都被中间商奶站或奶牛小区拿走。如果和价格同样上涨的养殖成本相比,奶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基本可以相互抵消。散户大量减少、奶源补充不足导致发生全国性奶荒。

    河北省行唐县的一些奶农说,年初奶牛小区给他们的奶价是每公斤3 .1元,现在涨到了3 .5元。然而,目前行唐县各奶牛小区供给乳企的奶价平均每公斤4.8元。此轮奶价上涨中,奶农每公斤奶获益0.4元,而奶站从中获益1.3元。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过去奶站的收费方式是只提取每公斤0.3元至0.4元的管理费,而现在实行赚取牛奶购销差价的做法。以小区、奶站赚取牛奶购销差价每公斤1元计算,扣除0.2元的管理成本,纯利润为0.8元,一吨牛奶获利800元,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能得到4000元,一个日产15吨奶的小区一年能赚430万元。

    目前,整个乳行业尚未形成健康、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奶价低时奶农放弃养殖,杀牛转产;而奶价上涨时,奶站经营者获取了最大利益,奶农得不到实惠。成本高、效益差、质量难保障———散户饲养奶牛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迫使奶农加速退出市场。奶农刘育权说,卖掉奶牛实属无奈,虽然今年奶价涨了一些,但是刨去自家的草料、人工、水电,就不剩啥了。运气好点,还能挣一个牛犊子,运气不好就啥也没有了,如今养牛就是赔钱。

    原奶供给缺口仍将长期存在

    大批奶农由于收益微薄,纷纷退出养殖市场。而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缓慢,导致奶源供不应求,后续奶源增长乏力。未来3年到4年内,奶源紧缺化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已成整个乳品行业的共识。由此带来的奶价高、企业成本攀高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

    奶牛存栏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奶源紧缺。据了解到,除飞鹤公司此类自有奶源充足的企业,基本可以自产自足外,多数乳企处于“吃不饱”的现状。伊利集团目前由于市场销售旺盛,每天原料奶的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蒙牛集团的原奶缺口也在1000吨左右。一些企业的生产点由于原奶不足,处于半停产的状态。而企业自有奶源基地,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同样进展缓慢。

    内蒙古农牧业厅表示,目前内蒙古100头以下奶牛的非规模化养殖比例为57.7%,仍是最主要的原料奶供给方。政府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扶持中小养殖户及散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并逐步发展成为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但目前国家不支持存栏在300头以下养殖场建设,加之长期受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中小户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业内专家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与乳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在今年更为明显。据估算,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行内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并长期存在。

(李俊义 林超 张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