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皮尔·卡丹到底是谁的?


 

    皮尔·卡丹虽是30年前首个进军中国的法国大牌,但如今已今非昔比。

    代理模式混乱

    早在2002年,皮尔·卡丹便有意出售品牌,直到2009年,中国卡丹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飞最终以3700万欧元(约3.7亿元)买下了“皮尔·卡丹”的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类品种在中国的商标权,孙小飞随后通过同业网络进行大面积授权铺货。

    不仅如此,皮尔·卡丹本身在华的销售也通过授权方式,允许经销商自行制造、经销。截至目前,该公司在中国代理商总数多达20家。“我们将权力授给当地公司进行运作,由该公司进行生产、销售,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代理商们进行辅导沟通,每年提供两次的设计图稿。”皮尔·卡丹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如此描述皮尔·卡丹的代理模式,从皮尔·卡丹官网可以看到,仅女装一项,其代理商就多达8家。

    上述公司代表称,其会对代理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监督,且合同中也有对质量要求的规定。

    另据其介绍,当前皮尔·卡丹品牌下的服装、饰品等在华还是代理模式,即品牌所有人还是皮尔·卡丹,但皮具、办公用品、香烟等则都已出售给其他公司,由他们自主运营“皮尔·卡丹”品牌,但他同时透露,皮尔·卡丹在2006年、2007年就已经有了将自己品牌整体出售的想法,当时很多公司都来洽谈,但是一直没有合适者,目前,这项出售工作还在进行。

    过度授权之殇

    品牌代理模式无可非议,但在雅鹿控股董事执行总经理程伟雄看来,皮尔·卡丹的授权过多更使其增加了质量风险。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认为,其将生产、销售、设计等都交给中国代理,仅保留品牌的运营模式是频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除了品牌代理引发的质量监管问题外,泛滥的假货也是让皮尔·卡丹饱受诟病的另一问题。

    上述代表称,公司一直在为此斗争,“代理商带着律师去走市场,看到假冒产品就投诉到当地工商局,但实在太多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年来,皮尔·卡丹旗下多款服装多次被查出质量问题。但针对频繁发生的质量问题,皮尔·卡丹方面给出的回应均为无质量问题,要么归罪为标注失误,要么质疑消费者打假初衷,称消费者为敲诈,但对于如此大品牌缘何会在不同地区屡屡被曝质量问题,皮尔·卡丹方面从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马骏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