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刻瓷芩茗 缘在京西
——访北京芩记瓷茗缘茶楼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芩记瓷茗缘茶楼女主人李轶。
品茶雅厅。
茶楼一隅。
茶叶展示区。
茶楼包间。

    在初冬时节,遥望被寒风吹得愈见刚劲的苍山,走在逐日稳步发展的京西大地,笔者来到地处北京西郊的芩记瓷茗缘茶楼。如今,励志要把茶和文化合在一起共同做强做大的茶馆很多,不过其中不乏固步自封于小圈里独享一份近乎于绝尘的清雅,抑或为自己打磨金像扬言天下大成皆在吾身。前者略窄,后者浅淡,而瓷茗缘恰与这窄、浅二字相反。在与茶楼女主人李轶的采访对话中,她的一言一语映射出一个志向坚定而高远、精心规划文化事业的茶楼,也交织出一个由茶文化牵头引发整条文化产业的蓝图。

    笔者置身的这座芩记瓷茗缘茶楼于今年4月28日开业,其隶属于李轶创办的、位于门头沟区的北京瓷茗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做茶、茶楼,做瓷器,做区域品牌,做景区文化,目前已形成一条文化产业链。这链子的第一颗珠子,还要从茶说起。

    黄芩茶种出产业

    都说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因此很多人把“茉莉花茶”和“北京人喝的茶”之间画上了等号,但是在“老京西人”看来,另一种茶让他们觉得更加亲切,那就是黄芩茶。李轶望着茶楼内落满木架、多样包装的黄芩茶,讲道:“瓷茗缘茶楼里六大茶类皆备,可在店内泡饮,也可对外销售,与其他茶馆所售茶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茶楼更注重开发北方茶——黄芩茶。说它是茶,其实应该算是养生药茶,有显著的清热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把这种非茶之茶当做招牌销售并将其寓意在茶楼名字中,这是与南方茶的对比,也是弥补北方茶的空缺。”

    黄芩茶与瓷茗缘的缘分在2000年时就结下了。当时北京市将门头沟定位为生态涵养,因此原先的250个煤窑就被废除了,可是原本就依靠于煤矿业的百姓将把生计倚于何处?于是,瓷茗缘把目光瞄向了黄芩,这个让门头沟人无比熟悉的平凡植物。李轶说,种黄芩不仅为了做成农产品,还要挖掘其价值变成黄芩产业。于是,这些蓝紫色的黄芩花从生产业、加工业,逐步绽放为服务业,遮盖住了那片黑色的煤地,也为失业居民找到了工作——黄芩仙谷。如今,这个国家AAA景区已成为国际黄芩文化研究基地和黄芩加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同时为茶楼的黄芩茶提供充足的货源。

    成瓷重刻是一绝

    佳茗配美器,打造出特色茶品,那就一定不能少独家茶器。为此,芩记瓷茗缘创立了“成瓷重刻”品牌的瓷茶器,这其中还有一段瓷都寻艺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李轶到景德镇淘宝,在这个瓷具满目、制技琳琅的镇子里,她遇到了一位手艺师傅。“景德镇几乎是户户做瓷,家家成派,这个非专业出身的师傅在普通不过了。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一项特殊技艺,那就是成瓷重刻。”李轶说,大部分瓷罐上的字画都是在烧制前就描画在坯胎上的,但是成瓷重刻则需要在烧制好的罐子、杯子上刻画刻字,这也就意味着对下手力度、准度的要求大大高于普通制法,难度大必然耗时长,因此做的人极少。不过作品一旦做成,色泽艳美,而且也间接证明师傅做瓷、刻字、刻画的功力了得,以及坚韧的耐力和强大的心力。于是李轶毅然决然地把手艺师傅接到北京,为他专设工作室。在京期间,这位师傅创作了很多精美绝伦的茶器和瓶罐,一部分销往海外,一部分陈列在瓷茗缘茶楼的一家老店内,留作纪念。

    对手艺师傅的惜才爱才,是一种人与人相识相交的缘分,更是瓷茗缘追求卓尔不凡、极致独道的精神。成瓷重刻这个品牌业已成为瓷茗缘的名牌,李轶说,这些珍贵的茶器经历了塑胚、火炼、刀刻等磨砺而成,同样她希望瓷茗缘茶楼在未来发展中的也能静对风雨,愈见光华。

    京西味与京西梦

    芩记瓷茗缘茶楼可以说是泡在“京西”这把大茶壶中。永定河从其身后淌过,借着这个优势李轶计划下一步把其发展为书茶馆,添上说书的项目。“看京西河,品京西茶,听京西事,这才更像是我们京西的茶楼。”当然,茶楼里不仅有茶,还广纳京西土特产,如核桃、山榛等,按12个月的进食养生浓缩为“十二美”门头沟特产礼盒,还获得了农业部金奖。再看茶楼的布置,墙上拼接棉麻的布艺、暗红长圆的纸灯、深灰砖纹的墙壁,处处流露出质朴而温情的京西味道。

    李轶是正宗的门头沟人,2003年她随着为门头沟做旅游规划的中科院游遍了故乡,也就是在那时,她发现原来门头沟有很多的文化资源,于是便注册了一些文化商标,其中包括门头沟的历史名村举人村、马兰村,荣德泰商号,京西幡乐等等,为门头沟的文化产业缀上不少光点。李轶认为,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保护家乡的文化历史遗产是责无旁贷的,唯有地区强大,当地的企业才会强大,从而反哺地方。同时,她也表示自己对茶楼的希望是做成百年老店,而她现在对门头沟文化如此执著的追寻与建设,正是在努力夯实芩记瓷茗缘茶楼的、乃至瓷茗缘文化公司的基础,让瓷茗缘这个大系统在未来真正做到茶业、茶馆业、景区旅游业和京西文化产业多位一体,并为门头沟区文化史努力增添亮色。李轶感喟道:“瓷茗缘每一步都不会是我一人的功劳,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为了给后人铺路,这个根我一定要扎好。”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门头沟区狭义上称为京西,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为一体的区域,黄芩是这个地区的特产,在民间老百姓一直有用黄芩制成茶来喝的习惯,所以掌门人将黄芩做成一条产业链的思路非常地契合本地的市场。“芩记瓷茗缘茶楼”无疑是这条产业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是展示产品、体验产品、售卖产品的空间,所以“芩记瓷茗缘茶楼”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功能空间的划分如何满足这三大需要,其次考虑的是各个空间区域如何通过京西文化来进行展示。

    从现在的设计元素和家具、配饰来看,设计亦是可圈可点,做到这两点基本上这个茶楼的设计就算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其余的百分之二十,便是通过经营中的不断完善来达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