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动赢得尊重
——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主席高芳
□ 本报记者 郭晓雪 刘家良

2013年CICCA年会上,高芳(中)与各成员国代表合影。

    “我们欣喜地看到,自2007年中国棉花协会加入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国在棉花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棉花协会为提高中国棉花的国际地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赢得了各国棉花协会及国际棉业组织的高度评价。”这是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当选新一届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CICCA)主席后,美国棉商协会发来的贺信。

    10月24日-25日,在英国利物浦举办的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2013年会上,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当选CICCA新一届主席,这是CICCA历史上首位中国棉业代表当选主席。高芳的当选不仅意味着中国棉业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棉花协会的突出工作得到各国棉花协会的认可。

    在国际棉界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棉花协会成立于2003年,作为棉业界的行业组织,中国棉花协会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高芳说,“中国棉花协会成立十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棉业事务,请进来,走出去,派员参加各种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参与制订国际贸易规则,不断地在国际棉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协会积极与国际棉业组织建立联系,与美国国家棉花总会等国际行业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在重大问题上相互沟通,加强信息交流,每年互派代表团。2007年,中国棉花协会加入CICCA后,不仅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棉业的窗口,同时中国棉花协会也了解到国际间的棉花贸易情况,中国棉业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棉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中国棉花协会也在维护中国企业利益、提高棉纺织企业对外贸易水平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谈到中国棉企的对外贸易水平,有一件事让高芳印象深刻,她回忆说,2004年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初涉国际贸易领域的进口企业,由于不了解国际棉花贸易规则而违约,稀里糊涂地进入了国际棉花协会委员会的黑名单。外商相继到中国问责,要求对中国进口企业提高价格作为违约风险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棉花协会一方面逐个联系违约企业,请律师为他们讲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在购销双方之间协调沟通,努力把我国棉企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牵头制定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顾国际贸易惯例的《中棉协进口棉条款》,为维护国际棉花贸易秩序做出了贡献,中国棉花协会开始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国际棉业注入新活力绘就新蓝图

    成立于1978年的CICCA是一个由各国棉花协会组成的联合组织,目前有18个成员国。2007年,中国棉花协会加入该组织后,虽然是一个后来者,但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棉花协会通过CICCA的各类活动对国际棉花体系从陌生到熟悉,而与此同时CICCA也引入了中国的声音。

    2011年,高芳当选该委员会副主席。她提议在委员会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议得到采纳,此举不仅加强了各国协会的交流,也为各会员国掌握世界行情、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帮助,中国棉花协会的工作逐渐得到了国际棉界的普遍认同。

    2013年的CICCA年会上,高芳当选主席。她表示,希望中国棉业给CICCA注入新鲜活力,拓展其职能,在维护国际棉花贸易秩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绘就中国棉业乃至国际棉业的新蓝图。

    高芳认为,首先要提高中国棉花、纺织企业的规则意识。近年来,伴随着国际棉价或节节攀升或一路下滑,作为棉花消费大国的中国进口企业,常常在“被违约”和违约之间游离,在人情和规则之间纠结。当被外商违约时,不少企业习惯于“私了”;而当我们因种种原因违约时,面对的却是仲裁和“黑名单”。融入了全球经济大家庭的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规则,掌握规则,而后参与制定规则。在国际棉花贸易领域,无论是签署了中国棉花协会条款还是国际棉花协会条款,都应事先研究合同,而后履行合同。在这里,规则是底线。其次要普及推广《中棉协进口棉条款》,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棉花专业仲裁员队伍。这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也需要业内各方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推广棉花产业、拉动纯棉消费,促进棉花产可持续发展,也是各国棉业组织的共同目标。中国棉花协会近年来着力开展 “中国棉花”标志推广活动,旨在以注册商标为载体,以“优质、纯棉、环保”为理念,打造行业品牌,推广国货精品,提升中国棉花整体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提升中国棉花及棉制品的品牌优势。高芳说,“中国创造”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几代棉业人持续不懈的努力。我们希望业内携手,打造中国棉花“新国货”,在高棉价、高劳动力成本时代,提升品牌价值,加快转型升级,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