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受农资价格上扬、管理成本激增、利润空间缩减等因素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有所减弱。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始摸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大田托管模式,以土地托管服务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区供销合作社为主导,以街道基层社为服务载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吸收村委会参与,接受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农民的委托,对其分散承包的土地实行统一耕种管理,构建起以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生产资料联采直供等为主要内容的托管服务体系。
大田托管在寒亭区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模式。截至目前,寒亭区大田托管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探寻大田托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还需进一步探索。为此,记者采访了寒亭区固堤街道农民及一线管理人员。
新形势催生新需求
家里世代种田的李西昌,是寒亭区固堤街道李家营村农民,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几年,种地成本是越来越高,我两个孩子毕业后不愿回村里种地,留城里工作了,我自己也在外边做了点小生意,家里的土地都是我爱人照看着,以前我一直挺担心地里的产量和质量的。”李西昌如是说。
2011年,李西昌将自家的420亩耕地托管给了供销合作社,种植土豆、玉米和小麦等大田作物。供销合作社为他提供耕、种、药、肥、收的“一条龙”服务,李西昌当起了“甩手掌柜”。最让他高兴的是,托管后不仅种植成本降低了,而且保质保量。据李西昌介绍,“今年种植的土豆,果形整齐均匀,单果重量在4两以上的占80%以上。大田托管的方式让农民很放心,尤其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离乡不离地,不种有收益’。”
“自从进行了土地托管,之前廉价的土豆成了香饽饽。”李西昌说,“我们这里的土豆每年6月底7月初收获,正是土豆大规模上市的时候,市场上土豆供过于求,因此,价格被压得很低,一般都在0.3元—0.5元/斤之间,最高不会超过0.6元/斤。而土地托管以后,供销合作社统一将收获的土豆放进冷库,等到春节前后土豆供应量减少,再拿到市场上卖,也就是利用这种季节差,有效地避开土豆的产出旺季。春节前后售出的土豆价格能达到1元/斤,甚至1.5元/斤。这就是从土地托管上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记者还了解到,李家营村现有作物种植面积1900亩,其中1500亩采用了土地托管的方式。农民从土地托管上得到了实惠,更多人愿意将撂荒的耕地重新利用起来,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明年,全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3500亩,其中土豆2000亩、玉米和小麦共1500亩。
新需求亟需新突破
李家营村农民朱国华2011年开始将自己的400亩耕地进行托管,在第一年看到效益后,第二年通过流转和承包的方式,耕地面积增加到1000亩,今年达到3000亩,李国华成了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种植面积扩大了,李国华却担忧起来了——要想实现规模效应,相应的机械、设备就要跟上,耕种、晾晒和仓储都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一,规模化种植要求提高播种和耕作效率,需引进大型机械进行深耕和播种作业。“现有的机械在农忙的时候不够用,有时还需要从农民那里租。”李国华说,“现在用的小型机械播种土豆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引进大型机械以后,不到半个月就能完成。”其二,粮食晾晒问题最为关键。“现在村里没地方晒粮食,有的农民将粮食晾在马路上,很不安全,遇到下雨天,很可能会发霉,如果有烘干机,问题就简单多了。”其三,随着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仓储问题也随之而来。现有的粮库存储量仅有700吨,粮食收获的时候,仓储空间远不能满足需求,增加粮库迫在眉睫。
针对大田托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大田托管应如何应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采访了寒亭区固堤街道一线的土地托管管理人员朱恒礼。
“农民将土地托管给咱,咱就要负责任。”朱恒礼说道。固堤街道共30万亩耕地采用了大田托管的方式,随着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土地托管管理人员意识到,要想将大田拖管继续做下去,要想越做越好,止步不前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深入分析现状,了解农民需求,完善管理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
据朱恒礼介绍,土豆是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土豆的收获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收获的时候是雇工进行土豆挑选,工资是150元/人天,每亩地需要10—20个人工,大田作物收获用人工很不划算。再就是,现在农村许多青壮男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能雇佣到的大都是妇女,妇女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如果能在收获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这样既能节省人工成本,又能提高收获效率。”
在当地,玉米和小麦的收获环节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晾晒却又成为另一大问题。之前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时候,收获的粮食都放在马路上晾晒,既占地又不安全。现在采用大田作业,土地种植面积增加且便于集中管理,“摆在面前的是没地方晾晒,引进烘干机是必然出路。”寒亭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邵农波说,通过进行本地调研,了解农户需求,同时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他们预计明年引进烘干机,解决粮食晾晒问题,粮食储备库也正在完备当中,固堤街道现有20个粮库,每个粮库能容纳50吨粮食,为了能满足需求,计划明年再多建20个粮库。
大田托管任重道远
记者从邵农波那里了解到,今年是寒亭区供销合作社开展大田托管的第三个年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土地托管面积从最初的700亩,增加到目前的2.5万亩。大田托管作为一种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模式,如何在新形势下探寻新的突破口,既实现规模效应,又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摆在供销合作社面前的现实问题。邵农波说,“大田托管,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大田托管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这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
面对扩大规模的客观需求与配套设备不足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寒亭区供销合作社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增加面积。一是成立为农服务队,从耕种到收获全程对托管大田提供零距离、点对点的农业技术服务;整合供销合作社资源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弥补供销合作社自身在农忙时设备不足的问题。二是发挥试点街道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让大田托管覆盖更多的村庄,惠及更多的农户。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强恒温库和冷库的建设,通过淡储旺销和余缺调剂,利用季节差价,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供销合作社牵头与采购商签订订单合同,保证农作物销路,降低农户风险。更好地实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解放农村劳动力、农业增产增效的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