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规划之际,感觉前所未有的难,似乎有很多路要走,很多路可走,但感觉无法下手。电商冲击、成本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日子很难过。新年度的思考,实质上是再次思考我们新的市场空间在哪,再发展的机会在哪,消化成本的措施是什么,本质可能并未脱离商业价值链的需要。
消费需求点
网购冲击越来越深,目前已经全品类覆盖,只不过渠道比例不同。事实上顾客也在分品类进行渠道选择,从各个品类来说,实体店与电商的改进能力决定了该部分品类购买渠道的差异和未来。
从上述角度看,越是体验类商品,实体店的机会越多,未来也将无法替代。生鲜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选择,其次是体验类商品及体验类服务,第三才是附带的商品功能。从这一角度,实体商业的未来在于创造体验+生鲜+基本商品服务,主要应通过体验提升顾客粘性。抵御电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提升。
提升顾客体验
体验是什么?实体店如何打造体验?体验应该有几个维度和层次:一是满足即时生理需求或无法虚拟化的真人参与的商品与服务,如吃饭、理发、按摩等真人互动等;二是真人互动的感受。体现为五觉的差异化愉悦刺激。视觉冲击、听觉感动、嗅觉吸引、味觉愉悦、触觉互动。从零售业标准化思维来看,实体零售业可以调动的是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互动,主体以视觉和味觉为主。
同时还要注意变化和新意。人们对体验的追求具有变动性和时效性,久了会倦,经常性的互动也是体验的重要方面。为此,企业有足够的组织及机制保障顾客体验源源不断地产出,这也是一个大的难题。
创造便利
所谓便利,事实上满足了即时需求,所谓粘性,事实上是超越互动的感受,从这样两个角度,我们再来分析顾客需求对距离的追求:
从未来来看,一定是高频、近距离满足为商业主要方向。
因此,对企业来说体验类、生鲜类、即时类、近距离满足是顾客的需求,企业在配备差异化和专业化创新,结合技术运用,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未来。
在超市的各个业态,便利店、生鲜便利标超、社区购物中心被认为在各个规模的业态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坚定地做规模、做专业化、做服务互动,企业必将更加突出。未来的社区需求定位,可能在下列方向:即时便利+轻质体验+生鲜专业店+商品零售。
当然,依照规模,实体店需要进行不同的延伸配置,可以依照周围商圈的专业满足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企业可以专注即时便利和生鲜专业,轻质体验可以走品牌联盟合作的方式。
提升计划
许多实体零售业的弱势,在于忽视了零售的本质,过于关注盈利模式。可能下面说的都是废话,但却是很让人痛苦的现实。
更好的商品——因为新品费、陈列费、后台费用,使商品的引进与淘汰,新品的时尚度缺乏,应当设计新的合作机制,使供应商很愿意更新汰换商品;同时自身买手制,源头采购,淘宝上家拿货。商品竞争力抗的过电商,这应是实体店的追求。
更好的价格——向供应商收取高额费用的结果一定是供应商供货高价,缩短供应链应是实体零售永远的追求。企业可以评价自己的直采比例,不排除总有一天,我们要以经销为主,自己对商品负责,无通道费、不退货。顾客认同实体做到了线上线下同价,企业可能会无敌。
更好的服务——就像胖东来、海底捞一样,让员工有值得养家糊口的足够收入,员工才会更加珍惜,企业才能执行到位。
战略投入
如果我们自己经常问一句,十年之后,商业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应该会明白自己要做大做强需要打下的基础。
人靠不住——员工薪资问题会像一个魔咒箍紧实体零售很多年,尤其是企业成长不足的时候,减人是方向,可能牺牲现场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实现人与科技相结合是企业战略需要考虑的。
第一,离不开人的岗位要不断强化人才积累和人员激励,建立知识传承、员工训练、人员发展体系,做成企业的强点;第二,可以机械、技术替代的环节,进行机械及工具投入,新店建设先予硬件及机械使用效率;第三,随规模逐步投建后台体系;分散人工到集中人工操作的规划。
顾客一直在变——任何流行和让现实引以为傲的东西,若干年后都有可能会发生逆转,充分竞争将发生在每个领域;企业需要研究消费者,并不断创新。
首先要建立消费者研究中心并形成为战略部门;其次,让企业形成除了老板,职业经理人团队也能战略化的体制;最后,别孤芳自赏,固定企业的外部智库。
租赁靠不住——许多合约之中,每年5%~8%的租金成长率是实实在在的压力。谁能保证连年增长?所以,自有物业应该是很靠谱的事情,即使自己做不了,大不了转出去,否则,租约到期,对任何卖场来说都是痛苦的事情。
因此,要依照财力制定物业自持计划;低成本时机自持新物业,适度财务投入。
科技变化很快——移动互联、手机支付、人脸识别、感应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自助设备等等,对零售业来说,一是需要算折旧期的技术使用总账与人工成本总账,能技术的技术化;其次合适的技术投入期,有些零售技术起步期费用很高,但随着竞争的充分化,成本会不断降低,企业尽量少做先吃螃蟹的人;三是内部技改空间无穷,全流程科技化需要企业自身的感悟。
企业要通过信息系统不断提高人效。同时,一切纸质化、复杂化的操作就是技改的空间。此外,电商早作规划,最后应该是电商的能力超越实体零售能力。
关键的关键
投入计划:当你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计划好最困难的局面,做长期投入的准备。因此,新的形势下,进入电商、推进并购、发力后台、尝试卖手等,企业准备聘请外部咨询也好,准备内部自我改革也好,都应该有个长足的规划,否则最后打击的是士气,失败在所难免。内部不知道请外人规划,核心都是最后自己又掌控能力,专业能力一流。
以下内容是企业在做规划的时候要考虑的:
1、哪些项目需要规划,需要投入?怎么投入?时间是多少?
2、业内标杆最大的投入是多少?相应的支持体系是什么?怎么获得?
3、最重要的内部能力要怎么才能具备?投入什么?投入多少?
4、所有的投入如何安排轻重缓急?分阶段怎么规划?
团队能力及效率:许多公司,老板有很好的战略,但最大的问题是执行不下去。团队绩效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业绩表现,数字很多时候是表象,店面基本的管理风貌、员工的斗志、企业改变的速度才是团队真正的生产力。
许多企业也想变,也想做好,批评专业能力不足总感觉有些冤。许多企业觉得不知道内部怎么提升,改变无从下手,向专家请教也就那么回事。核心的问题是自满,不再虚心,觉得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了,也知道,针对别人的建议形成了既定认识,感觉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别人给了建议,自己又不屑于去做,一些相对凶狠的措施,在内部也下不了手,团队文化已经出现问题。
这其实应该是老板应该想的问题。一是让现有团队换换思想,要求所有人倾倒心杯,聘请外部评价,做一次听话的学生,做一个听话的病人;二是明确目标,让新人努力,立下军状,做不到就换人。
一个企业年轻人没有机会,企业就没有希望,我们始终建议应该让四十几岁的人坐镇,让三十几岁的人做先锋,让二十几岁的人冲刺。团队不活,企业必败。尤其在新业务领域,大胆地让年轻人试,让新人进入。
新的一年,内部外部要做的事情很多,大的方向决定企业小的改进,小的改进助力大的提升。为此,在品类管理、采购、营采协作、物流效率、营销企划、消费者研究、陈列管理等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空间。零售是复杂的事业,也是简单的事业。面对新的形势,企业应该有持续坚持的基础+时代性的课题,更多时候我们在探讨时代性的课题,忽略了持续坚持的基础,商品改进、卫生、服务和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