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像零售商那样思考

□ 刘巍

 

  笔者在韩国首尔考察零售市场,发现在市中心最现代化的商业大厦之间,居然专门有一些白色帐篷,里面是我们久违了的蔬菜和日用小商品市场。这是特别保留的市场,因为他们能给居民们提供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一些商品——由于无法大规模生产,现代化的超市里没有它们的位置。

  这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浪漫的人可以称之为“回归传统”,但它其实是需求不断细分的产物,而在这些细分的需求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大规模产品可以替代,或者就算替代,也无法保证新鲜和风味。

  大规模生产必然要求库存,而超过一定库存期限就要求添加剂,而很多原料随着库存时间也会丧失它们本有的素质。

  欧洲也同样如此。例如英国伦敦的波特贝罗路市场,已经成为著名的露天集市。市民能在这里买到所有能想到的英国食品、传统饮料、古董、礼品以及二手货。同样,它们也都以小生意模式存在。

  零售商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但也越来越贴近顾客——从它们的选址方面看,更是如此。

  但“小”并非零售商最彻底的改变。根据《全球零售创新报告》的研究:2010年以来,日本排名第一的永旺集团(AEON,佳世客母公司),开始将一些部门独立核算化,并将大店里面的部类“分公司化”。

  永旺已经对全国120家综合超市进行改造,现在,你在一个永旺大店里就可以看到:永旺自行车、永旺酒类、永旺宠物、永旺服装、永旺园艺、永旺生活杂货、永旺药妆、永旺熟食等15家小型的专门店。

  它们除了在永旺大型综合超市中作为店中专门店外,还在永旺综超之外独立开店。比如“永旺自行车”在永旺综合超市内共开设320家,在社会独立开设188家。

  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一个大型店铺内部,由于考核激励机制的僵化、部门间牵扯精力太多、人员在各品类的流动等问题,各个细分领域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专业化”。而各个部类成立自己的“小公司”后,不仅提高了销售和毛利,同时非常有利于自有品牌商品开发。这些产品变得更有深度,也更贴近顾客需求,并且在订单数量和销售速度方面的预测都更准确,大大提升了每件商品的投资回报率。

  当每个“小公司”的内部人都感觉不会再有大公司那么多的流程问题、沟通问题,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销售和产品上。

  小是一种趋势,但小的前提是像零售商那样贴近顾客去思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