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电商的冲击,传统百货公司在尝试“触电”后,又开始试水奥特莱斯。然而,传统百货公司将旗下一家百货店面转型为“市区奥特莱斯”的模式,与消费者熟悉的“郊区奥特莱斯”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的统计显示,以“奥特莱斯”命名的折扣卖场已多达400家,部分地区已出现奥特莱斯扎堆的局面,光是在上海,规格不一的奥特莱斯就超过两位数。
在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高端商品的消费热情与日俱增的同时,奥特莱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一方面,很多不太规范、不成气候的商业项目也命名或改名为奥特莱斯,更有不法商家打着奥特莱斯的名义,销售假冒伪劣国际名品,或出现商品标高原价,虚假打折等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另一方面,零售商、地产商投资、开发奥特莱斯的热情高涨,但对市场的研判和项目的规划缺乏指导;此外,奥特莱斯进入我国10年,同质化经营也日趋严重。
近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牵头起草的《奥特莱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行业标准第二轮征求意见已于12月1日结束。按照商务部规定,该标准将于年内出台,这将成为我国奥特莱斯的首个行业标准。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