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圭峰村农民陈国安回忆起春天里的那场禽流感,仍直呼庆幸:“若没有乐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信贷支持,我真过不去这个坎儿。”
当时陈国安养殖肉鸡5000只,由于禽流感导致家禽滞销,每天要损失2500元。眼看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乐安联社谷岗信用社得知他的情况后,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及时为其发放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帮助他缓解了燃眉之急,顺利渡过了难关。
有此庆幸的并不只有陈国安,乐安县共有家禽养殖户约100多户,今年3月以来发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造成的损失则达3000万元。面对疫情,乐安联社与该县畜牧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协商合作,了解辖内家禽养殖户现状和资金需求情况,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并进行评级授信,及时发放贷款支持养殖户购买饲料。同时,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实行“2日办结制度”,加强监测督办和工作纪律,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对符合信贷要求的养殖户尽全力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家禽养殖户贷款750万元,支持养殖户92户。
“让老百姓过上富裕日子,能够安居乐业是农信社的责任和义务。”乐安县联社理事长熊建国认为支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农信社的使命。
使命应以行动践行:截至10月底,乐安联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1.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9元,其中,累计发放涉农贷款94837万元,涉农贷款余额11.81亿 元;涉农贷款累计发放数、余额、增量分别占各项贷款的81.12%、91.59%、87.0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放18.5亿元,余额14.6亿元。
为使农户贷款更加方便且实效,自2009年,乐安联社展开了全县客户摸底调查。截至目前,该联社已累计调查摸底56212户,评级授信发证18488户,贷款14268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46亿元,比年初增加0.32亿元。
同时,乐安联社加大创新力度,引导农民将局限性产业变成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大计,大力打造“门槛低、覆盖面广、方式灵活、操作规范、管理严密”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订单农业贷款”。
“订单农业贷款”是一种“农户+公司+订单”的信贷服务模式。农户只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农信社就可根据其信用等级,为农户评定信用额度,发放《贷款证》;农民凭《贷款证》随时到农信社服务窗口获得贷款;农民收成后将产品以合同价销售给企业,企业通过信用社将销售款转入到农户账户,农户再用销售款归还贷款本息,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企业原料供应、农信社贷款回收等难题,使农信社、企业和农户实现了互利“三赢”,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乐安县戴坊镇丰秋村农民罗龙生听说农信社推出了“订单农业贷款”后,毅然与县烟草公司签订50亩烟叶种植合同,在戴坊信用社获得“订单农业贷款”5万元。当年他种烟便收入12万元,归还贷款后获纯利近7万元。如今已是烟草种植大户的他常说:“是农信社‘订单农业贷款’圆了我的致富梦。”
据了解,三年来,乐安联社累计发放“订单农业贷款”2.12亿元,支持11714户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在“订单农业贷款”的助推下,2012年该县种植烟叶3.1万余亩、油茶13.5万亩、毛竹35万亩等,特色产业共带动5万农民走向致富路。
事实上,乐安联社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农民,还有对当地经济和农民致富起辐射带动作用的涉农龙头企业。近年来,乐安联社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以金融套餐和保姆式的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做强做大,推动18家企业从小作坊发展成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十年前由三个农民合伙创办的小作坊,2003年因收购原材料资金短缺,在向其他银行求贷无门的情况下,以其设备作抵押,向乐安联社长征信用社申请到第一笔贷款30万元,从而创业成功。近10年来,乐安联社共向其发放贷款54次,金额共计5551万元,支持其完成竹笋、桔子、蘑菇三条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该公司 2008年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袁传明满怀感激地说:“这是母与子的关系,我们公司是在农信社的‘乳计哺育’和精心培养下成长的,离开农信社就没有公司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