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参加2013广州茶博会的几天里,天天泡在展馆,密集采访了大量的茶企和茶人。感觉对茶行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收获也比第一年参展大很多,大约是能看些门道了吧。回到北京后,很多所见所闻和所感翻腾在脑海,觉得很有必要把它写下来,既是与同行的交流,也算是作为茶周刊记者广州采访茶博会的一个作业。为方便阅读,我把它分成几个小故事来说。今天说第一个故事,主角叫资本。
此前茶行业对普洱茶市场的炒作和起伏多有关注和议论,去年参加广州茶博会,知道了广东在普洱热中起的重要作用。今年徜徉在热闹依旧的普洱馆,对照去年,感觉热度依旧不减。背后是什么原因?在与一些参与其中的人交谈后发现,看待普洱问题有必要换一个视角,用资本的眼光,或许会明白普洱热背后的奥妙,也能够更冷静地区别对待入口的普洱和拿去资本运作的普洱。
炒作普洱亏损数千万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资本进入普洱茶应该更早,这主要发生在中国经济改革的策源地广东。曾经创造了普洱资本市场的一波高峰。到芳村茶叶市场走走看看,感觉这里是茶叶的海洋,也是资本的海洋。
据知情人透露,围绕某知名普洱茶的资本炒作,曾经产生过许多百万千万富翁。前段市场波动时,也有商户负债数千万,不得已只好跑路。
据介绍,炒作最红火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实体茶品供流通,怎么办?就炒作条子——用货单代替。一个茶商按每饼5000元收预付订销售合同,但等他接货时,已经上升到每饼10000元,也就是说他每饼要搭进去5000元才能兑现给下家。如果贪婪,先订出去10000饼,就是五千万元的亏损,这已经足够让他放弃什么信誉和形象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资本就善于发现你的年份属性
经历了一场波折为什么今年的普洱茶依旧在资本市场玩冲浪呢?一方面,总体上市面上的闲钱是多而不是少。虽然近五年来经济一直受金融危机的困扰在下行与恢复中斟酌,但市场资本量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上半年曾出现过市场上资金流量的紧张,但那是政策调整的反应。前一段热议的美联储要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测最终落空,也说明现在还不是简单退出的时候。另一方面,资本操作者都怀着一颗“聪明的侥幸心”——只要我不接最后一棒就没事。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资本是饥饿的猎狗,它必须寻找到猎物来充饥,这是它无法用善恶去评判的天性。猎狗敏锐的鼻子嗅来嗅去,终于在茶中发现了普洱。在六大茶类诸多品种中,普洱具有天生野性的独特自然属性,具有故事诱人的文化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年份属性,可以拿来换取资本操作需要的时间——用时间产生升值、换取利润。这个过程在年份酒市场已经上演过。目前黑茶由于具有相同的属性,也在与资本的卿卿我我中酝酿着属于自己的波诡云谲。
资本普洱、杯中普洱本是一树两花
正像房子具有投资价值一样,炒房的人难免吵醒只想住房子的人,结果天怨人怒。普洱与资本的联姻与其说是投怀送抱,不如说是身不由己。但这无法消弭以普洱入口的茶客大众的怒气——这样炒下去,明天还有谁能喝得起普洱?!实际上这是个误会,资本普洱与杯中普洱是有严格区分的。最简单的判定——不开箱的都是拿来当“普洱货币”使用的,开了箱就成了残币。甚至有人说,开箱的你喝喝看,未必就是好滋味!就像古人的一个妙喻——一棵树上的花本是同根生,落地才不同。有的落在豪门书案,有的落在田间地头。归宿不同,自然各有命运。
资本普洱的土豪范儿伤了杯中普洱,但也为广大杯中普洱带来了福音。大益普洱今年就在广州茶博会推出了许多新品,有用于收藏的,也有用于服务不同市场杯中需求的。你看看那些小包装、时尚装,就知道资本不会跟它们眉来眼去,那是你的杯中物。有人说这是转型,要把产品链拉长,将企业做实。
还有人介绍说,现在玩普洱投资的人都已经改换规则了,正在共襄盛举,把一个叫什么“X林”的普洱短时间内要嫁入豪门。具体办法是形成一个上下利益共同体,力争不让一个玩友跑路,更不让一个投资者跳楼。不管怎样,资本普洱有资本普洱的生存法则,豪门有豪门的恩怨情仇。杯中普洱尽可以做小家碧玉,倚窗品茗,看嫁入豪门的普洱姐妹上演悲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