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长江流域籽棉采摘进入尾声,各地籽棉质量参差不齐,棉企收购难度增大。
“越到后期,籽棉收购检验难度越大。”湖北潜江某400型轧花厂负责人赵经理说,近期棉农“一棵棉”交售,往往一车棉花里有白棉3级、4级,淡点污棉2级、3级,甚至淡黄染棉、僵瓣等多种等级,如果轧花厂按统花收购,价格肯定提不上去,将影响棉农的交售积极性。目前,潜江白棉2级4.45元/斤(衣分38%、回潮率10%),3级4.35元/斤,淡点污棉2级4.05元/斤,均与20日持平,略高于去年同期。
“今年棉花的流动性很大,这也增大了企业的检验负担。”安徽宿松县一位市场人士说,今年400型轧花厂开机率尚可,200型轧花厂偃旗息鼓,棉农和经纪人交售籽棉一般都要长途跋涉,价格成为唯一的“指挥棒”,哪里价格高他们就到哪里交售。“已很难见到棉农几百斤地交售了,一般都是一次交售几千斤甚至上万斤。”
据了解,宿松县是产棉大县,由于较早成立科学示范区,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棉花产量及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该县轧花厂籽棉收购价格较周边地区略高。11月21日,白棉2级4.50元/斤(衣分39%、回潮率9%),3级4.35元/斤(衣分38%、回潮率10%);统花4.13元/斤(衣分37%左右),较周边地区高0.10元/斤左右。吸引周边地区棉农、棉花经纪人前来交售,但棉花质量明显低于本地棉花,并没有进行“四分”,籽棉质量差参不齐,让企业很头疼。“每一份都要试轧,要不真不敢收。”当地某轧花厂负责人说。
在今年的籽棉生产、收购过程中,市场主体逐渐认识到科学化管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重要性。目前,湖北、安徽不少棉花企业打算按照安徽省宿松县的方式推进棉花种植经营。实行规模化经营;指导棉农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种植;引导棉农“四分”交售。
(徐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