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零售业损耗超过1400亿

□ 本报记者 陈浩文

 

   《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包括因入店行窃、员工偷窃、供应商欺诈及行政错误而造成的货品平均损耗率为1.5%,达1404亿元(折合222.7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货品损耗去年超过1120亿美元,平均占全球零售销售额的1.4%。

    此次调查由保点系统公司与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负责进行。调查基于在16个国家进行的深度电话采访及书面调查问卷,覆盖了16万家店铺,其2012年销售额为1.5万亿美元。

    中国损耗率全球第二

    中国大陆迎头赶上美国和阿根廷,成为调查国家中损耗率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1.6%的货品损耗率,并明显高于之前12个月1.11%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认同货品损耗正在中国引起更多的关注,并且大多数都发现自己2012年的货品损耗率有所上升。

    “对部分零售商来说,要扩大其现有的防损方案并减少失窃以实现明确的投资回报率,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保点系统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光凯先生指出,“投资于防损措施的零售商通常反映损耗率有所下降。电子物品监控( EAS )解决方案,如软标签、硬标签和天线、锁定的展示柜、看护人员和包装警报、摄像头和警卫,是一些最常用的措施。”

    “具有前瞻性的零售商在产品层次部署结合保护措施和货品可视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战略平台,加上在人员和流程方面的投入,将有助于降低产品缺货情况,为消费者增加商品供应并提高销量。”

    在中国大陆地区,损耗率随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有时在行业内部也呈现出差异。电子产品和家电零售商报告的货品损耗率高达3%。杂货零售商的货品损耗率仍低至0.3%,由于大型商场的管理难度更大,大卖场报告的货品失窃率要高于超市等杂货店。

    员工行窃与入店行窃是主因

    员工行窃和入店行窃在调查期间内,被称为导致货品失窃和损耗的两大主要原因。中国大陆的员工行窃率为35%,在所有调查国家中高居第二位。尽管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耗损率是第三低值,仅为38%。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品损耗率均有所上升,主要体现为入店行窃、员工行窃和有组织零售犯罪。日本的货品损耗率最低(占零售业销售额的1%),其次是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德国。

    在高失窃率的市场中,全球零售业者将其归咎于经济复苏滞后和有组织零售犯罪。根据国际零售业者报道称,失窃风险最高的商品是时尚配饰、牛仔裤、鞋类、女性内衣裤/贴身衣物、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如苹果产品、消费者保健产品如抗过敏药、配方奶粉、电子游戏产品、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GPS )以及移动设备配件如皮套和耳机。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货品损耗对全球各地的零售业者来说都是一种多方面的威胁。入店行窃、员工行窃,包括有组织犯罪的情况在不断增多。对货品损耗的担忧日益增加,防损措施已经刻不容缓。企业应采用有效可靠的防盗窃方法,并与技术公司和损耗管理解决方案专家开展合作,从而减少损耗问题的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