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映在杭州美景中的茶楼

□ 张丽红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风景点也成了茶馆密集处。西湖边除了周围大大小小数十家茶馆外,各风景点均有茶室,且一年四季皆有独特处:冬春来,乍暖还寒时,最宜于柳浪闻莺处的“莺馆”品茗,四面樱花,桃花重重,嫩柳青青,莺啼声声,春光扑面。暮春时节则可于“镜湖厅”小坐,此处有紫藤数株,繁花似锦,垂璎挂络,芬芳扑鼻,品茗其间,自可阅尽人间春色。夏日炎炎,则云栖、烟霞等处茶室,清静怡人,自有玉篁修竹抵挡难耐的暑气,香茗在手,别有一番清凉感受。秋季则可到白堤之平湖秋月,月圆时分,恍若置身琼楼玉宇,令人情不自禁想以茶代酒,举杯邀明月。若是秋雨霏霏之际,则可往曲苑风荷处的“湛碧楼”,凭窗四望,湖山烟雨蒙蒙,边品茗边聆听雨打荷叶之声,令人思绪万千。冬日就应该去昭庆寺的茶楼了,尤其是雪后更妙,楼内红灯高悬,茗香满室,暖意融融。楼外湖山银装素裹,一望无际,恍如仙境。孙席珍的散文《西子湖上》就说到了在西湖放鹤亭品茗的情形:“姑娘为我们煮茗,画了梅兰的碗,映了新绿的茶叶,分外鲜明好看。”

    然而更为别具一格的是西湖水面上的“船茶”。旧时西湖上有一种载客的小船,摇船的多为青年妇女,当地人称作“船娘”。小游船布置的干净整洁,搭着白布棚,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舱内摆放一张小方桌和几只椅子,桌上放有茶壶、茶杯。游客上船,船娘便先沏上一壶香茗,然后荡开小船成了一座流动茶馆了。

    除了西湖,旅游点中茶馆最多的地方要算灵隐。灵隐的茶馆很有特色,很少有大型的,多为茶摊,设施简易。从头山门到大殿沿路遍布,去三天竺的路上也为数不少。这些茶摊较大的也不过十来把竹制的躺椅。游客走得体乏口渴之时,喝茶歇脚两全其美,很受欢迎。

    吴山也是赏景品茗的绝佳处。吴山俗称城隍山,风景迷人,寺观很多,四季游人不绝。清人范祖述《杭俗遗风》中说:“吴山茶室,正对钱江,各庙房头,后临湖山,仰观俯察,胜景无穷。下雪初晴时之候,或品茗于茶室之内,或饮酒于房头之中,不啻置于琉璃世界矣。”吴山脚边的“鼓楼茶园”,环境清幽,冬暖夏凉。山上的“茗香楼”亦为养鸟爱好者聚会之所,都是当年有名的茶馆。

    杭州的茶艺馆开在天堂西湖,那是独占了一份天籁。比如风荷茶馆,听其名,便知其开在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旁。夏雨中,晚七八时到那里去,最是迷人暮色。那时人少,可听檐外雨声,品龙井一杯,俄顷,有小姐送上莲蓬一枝,正是西湖里生的,里面有鲜嫩莲子数枚,此时意境,无法言喻,唯有独坐茶席,再品一杯。至于春和景明,杂花生树,落英缤纷,风和日暖,到有庭院的大佛茶庄,可赏盆景,赏奇石,赏春水,赏新叶,一杯在握,四处闲走,独往独来,其乐融融。这样的茶馆,哪里找去?

    1949年之后,杭州的老茶馆越来越少,但沿西湖边的风景点内的茶室,却始终没有关闭过,这是沾了西湖的光。游人总有走累与口渴的时候,坐下来便有地方喝茶,且可饱览山光水色,那是何等享受。即便是文革最激烈的时候,这种可以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也没有被革除。这是杭州茶事的幸事。有人统计,今天杭州的茶馆差不多已经恢复到当年的二百多家了。

    近代杭州茶馆并不都是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正如林语堂先生《山水小品》中所说:“现代化的茶馆,丝毫没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旧时茶馆有“五方杂处”、“百口衙门”之称,三教九流,百行杂业,尽汇其中。茶馆成了传播新闻消息的场所,也是议论国家大事,评价人物是非和民间琐事,以及散布奇闻异事和谣言的地方。衙门捕快、密探便衣,混迹其中,如猎犬般四下打探消息,常常一拥而上,当场拒捕抓人,殴打斥骂,混乱不堪。因此许多茶馆怕茶客惹是生非,常在醒目处帖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些茶客终日混迹与茶馆中,无所事事,萎靡不振,养成散漫的性情,不思进取混日子。

    旧时茶馆还常有人来吃讲茶,当事双方常会因一言不合争执起来,甚至双方各带许多帮手当场大打出手,时常会殃及无辜。但不管怎样,近代杭州茶馆富有鲜明浓郁的地域特色,是吴越地区茶馆文化的典型的代表,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杭州社会状况和人情风物,堪称观察近代杭州的一个绝好窗口。

    茶最初药用,继而食用饮用并举,最后发展到品饮,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在这过程中,茶馆的诞生、发展与饮茶的历史齐头并进。茶馆的切入口为宗教。汉时有人出家,与饮茶有关,为此专门建立了一种品茶的屋子,人称茶寮。这种茶寮,也就是茶馆的雏形,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茶与佛教之间的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