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茶既要守得住,也要出得去

羽 飞

    前不久,星巴克在美国纽约开了名为“Teavana Fine Teas + Tea Bar”全球首家茶业专卖店。星巴克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在全球开设至少1000家茶吧,并希望星巴克经营茶叶能否如经营咖啡一样成功。

    其实星巴克对中国茶叶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因为自1980年后美国的咖啡消费一路下滑,至今没有好转迹象,而美国的茶叶消费量却在20年间,从18亿攀升至82亿美元,整整增长了4倍多。美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兴旺,不只使星巴克调整了其在本土市场的产品结构以及经营策略,同时,也让它把目光投向了喝茶习惯根深蒂固的中国。

    在国内,一些被传统人士认定为“非茶”的功能茶类企业,也是舞步翩翩。碧生源公司董事长赵一弘表示,将中国文化概念植入到以方便、快捷、时尚见长的袋泡茶领域,将会迎来一场巨大机遇。这也就解释了这家以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两款产品分别占据国内零售药店25.2%和15.9%市场份额的后来者,为何负面传闻频频,却一直前进的原因。

    在我们国内的茶叶市场,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一种思维定势:中国茶博大精深,是其他任何茶类也无法取代的。我们的生产企业也好、流通商家也罢,都习惯把强调茶叶的原产地、工艺性以及独特性等放在第一层面,这样做其实是放大了公共品牌,缩小了企业品牌,难以形成区别度和忠诚性,同时又让企业把产品开发的精力,主要花在了和别人大同小异的方面,对产业资源造成一定浪费。

    中国茶业正处在一个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时代,无论外国巨头的觊觎还是业外资本的分羹,都在提醒我们:要用全球眼光来看待中国茶下一步的发展,既要守得住,也要出得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该自卑自弃。竞争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其实是把双刃剑:既能加快中国茶业的洗牌速度,呼唤优质品牌组成联合舰队;同时也宣告低水平无序竞争时代即将终结,不思变、不求进,不师他人长技以制敌,那就只能得到一个无言的结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