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扬茶道精神 承养生文化
“2013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举办
□ 本报记者 刘 旸

嘉宾在论坛现场互动环节进行疑问解答。

    为弘扬中国茶道精神,传承中华养生文化,“2013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于2013年11月1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办。本次论坛作为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配套活动之一,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保健协会联合主办,相关政府领导、国内知名茶道及香道养生专家学者、茶与养生爱好者、新闻媒体等300多人出席,就茶道、香道文化对养生保健产业的推动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以茶道养生推进产业发展

    借助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盛大召开,本次论坛在武夷山奉上“养生盛宴”。据悉,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农业部等17家单位联合主办,以“茶与养生”为主题,兼顾“茶与茶文化、茶与茶食品、茶与茶具、茶与茶设备”等内容展示,共设有标准展位1200个,安排参展商502家、采购商3000余家。展会期间举办了交流茶会、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欢乐茶节、“精品茶”拍卖等活动,进一步彰显武夷茶道之精髓,增进两岸茶产业交流与合作。“2013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作为本届茶博会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推进产业发展。

    此次,论坛落地于养生天堂武夷山,可谓是相得益彰。华侨茶业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曙光认为,武夷山具有卓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彭祖养生之道及享誉中外的武夷岩茶,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构成养生、休闲、度假的文化基础,适宜茶道养生的主题探讨。她说,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主办方之一,立足茶事活动,关注茶文化传播,希望以“2013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传承茶道与养生文化,推进茶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也讲话表示,本次论坛与武夷山市政府大力创建“中国武夷山,人间养生堂”城市品牌,打造养生、文化、旅游胜地的战略思路相吻合,希望能借此促进武夷山茶与养生产业的快速增长。

    对于论坛的举办目的与意义,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永安、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等领导作出精彩阐述,为论坛主题探讨奠定基调。李永安指出,茶道养生是中国茶道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地宣传、推广、弘扬中国茶道养生文化,才能使之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张凤楼从养生保健角度阐明了茶道养生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健康是生活幸福的根本,而茶是起到营养保健效果的绿色健康饮品,科学饮茶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要注重饮茶养生的健康功效。

    以养生文化提升健康指数

    本次论坛以“弘扬中国茶道精神,传承中华养生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研讨。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屠幼英,从茶与健康方面精确阐述了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茶多酚,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它们能提升人体免疫力,产生防辐射、抗衰老、助消化、清理血液等保健功效。另外还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介绍饮茶预防血管疾病、肿瘤和癌症的效果,揭开“茶为万病之药“的化学本质和健康功能,提倡人们多喝茶以养生。

    对于健康是一口口吃出来和喝出来的,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深表赞同,并从如何科学饮食养生的角度作出精彩论述。她认为,现在的吃与喝不再只是达到裹腹之用,我们开始用科学道理分析一口口的量化概念,再用知识和思想分析一口口的食物危害。茶以水为载体,不但在营养价值上独葆风采,也在文化历史上意义非凡且内涵深刻。我们要将其养生功效充分挖掘与发扬,让茶踩着健康的“高跷”彰显功能魅力。她希望更多中华儿女了解茶、爱茶,在喝茶中让“生命火花“迸放得更加热烈。

    道,是实现健康与生命和谐境界的路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茶道香道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何宋卿对此从茶道、香道如何养身、养心,从而达到养生功效发表主题演讲。他谈到,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道、香道的发源地。香与茶同源共气,用香与品茶都是一种生活艺术,为人们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快餐式生活和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他提倡人们要回归自然本元,从修学茶道、香道开始,传承中国古典精雅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指数与生活品质。

    “2013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不但发表了专业演讲,现场还进行了精彩对话,专家学者为与会嘉宾授道解惑,在沟通交流之际阐述对茶道养生的深刻见地。此外,论坛还将创立的“茶道养生师”培训项目在论坛上面向全国推广,华侨茶业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曙光对此进行具体介绍。邵曙光表示,本次论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为提倡茶道养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论坛今后将每年在武夷山举办一届,配合《茶道养生师》培训、传播等系列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弘扬中国茶道养生文化,使之造福人民并服务社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