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故事的人

□ 本报记者 张新若

采访结束后,老徐“非常时刻、非常手段”的处事风格令我记忆尤深。正是因为此类工作中的“小智慧”,才有了保持19年不良贷款零记录的骄人业绩。

 

    今年,已经是我作为记者的第三个年头。

    期间,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时有温暖,时有荒芜,而采访过的人,更是难以一一细数。依稀记得,有的人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一辈子,却依然热情饱满;有的人整日默默无闻,却有惊人的工作业绩;有的人一度离开农信系统,但最终选择落叶归根……

    这些有故事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善于随机应变的老信贷员。

    初见老徐时,他显得异常拘谨,双手僵硬地贴着裤缝,眼睛总是盯着地面,少言寡语,似乎不善交流。在一天的跟踪采访中,也一直保持着“我问一句他答一句”的模式。如此“被动”的信贷员,如何营销产品、催收贷款?如何保持19年不良贷款零记录?我对他更加地好奇。

    直到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在晚饭时,终于,所有的谜底都被解开。

    原来老徐属于“闷不吭声实干型选手”。

    “平时没机会见记者,你一来把我有点整闷了!”在对我卸下紧张情绪后,老徐爽朗地笑了,并给我讲了一件“智斗赖户”的趣闻。

    几年前,有一个客户欠农信社2万元贷款,由于柜员疏忽,将其第一次偿还的1万元贷款的还款凭证误写为2万元,而该贷户离开后,柜员才发现这一情况,联系过客户后,依然无果。

    热心的老徐知道后,主动给该客户打了电话,希望其能归还凭证。因为都是乡里乡亲,老徐以为该客户会信守承诺。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等了多天之后,还是没有动静。老徐决定用非常手段“吓唬”这位“赖账户”。

    老徐先把其约到农信社,在办公室内,老徐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赖账户,由于碍于情面,此人刚开始承认确实还没有还清贷款,但却拒绝偿还剩余贷款。见此情景,老徐不慌不忙地说:“我刚刚已经全程录音,如果你不想被乡亲们戳脊梁骨说你不讲信用,那你还是尽快把钱还清,以后我们还能继续合作,不然后果自负!”此计果然奏效,贷户第二天就把所有贷款余额一次还清。

    老徐告诉我,其实他当时并没有录音,只是情急之下无奈骗了客户,但也是善意的谎言。“如果他还拖着不还,有损失的不仅是农信社,以后他也没资格再贷款了,这才是他的大损失。”

    老徐的分析不无道理,在客户偶尔出现行为偏差之时,给予正确地指导,在不损害农信社和客户利益的基础上,适当地用一些“小手段”既不伤和气又能事半功倍,可谓“以智取胜”。

    采访结束后,老徐“非常时刻、非常手段”的处事风格令我记忆尤深。我终于明白,正是因为此类工作中的“小智慧”,才有了保持19年不良贷款零记录的骄人业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