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生鲜不再是简单的萝卜、白菜,而是可以精准到小区每户每个月的购买量和购买偏好。另外,生鲜的损耗也让实体零售头疼不已,如果按订单进货配送,只要保证品质,损耗就可以大幅下降。
M6社区生鲜店就是这么做的。十年间,M6累积的实名制持卡用户达到10万余个,其中80%~90%的人在重复购买。M6每天的库存量占配送量不到10%。此外,这些库存还可以向第三方折价销售出去,这样的销售即使生鲜大佬永辉也要羡慕。
信息被扫描进系统后,如果顾客突然要求退掉其中一件或几件商品,或者整单退掉,为什么要退掉,这些信息全都被写入了后台数据库。
2012年,M6的服务器甚至开始从互联网上采集天气数据。
浙江宁波,M6社区生鲜超市的总部,其供应链经理徐玲正在进行着精准细致的计算。
她每天的一大任务,就是处理宁波37家门店的订单,然后再向每个采购农场发出订货量。
清晨5时,距她几十公里外,鄞州区姜山镇井亭村,叶菜种植大户孔凡联喜滋滋地看着200筐小青菜陆续被搬上货车。
1小时后,这3000多斤叶菜将进入到鄞州区的10家M6门店,经过检测和简易包装称重后,齐刷刷地出现在货架上。
就是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让M6社区生鲜超市在“前有连锁超市,后有农贸菜场,门口有流动菜贩”的竞争中,积累了10万多的固定购买客户,并且,从2009年开始,实现了20%以上的综 合毛利率。
精细到天气的大数据
100多平方米的门店中,蔬菜品种就有60多种,水产品占近一半营业面积,很多蔬菜已经进行了初步处理,小排和肉末等肉类产品都预先包好,放进了冷柜。
在没有门店的小区门口,M6给用户安装了植入物联网芯片的智能电子保温柜,用户在线上购买生鲜后,由M6送到购物柜里,消费者就可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持卡取物。
此外,每天卖什么、卖多少,每个门店配送什么都是经过大数据分析出来的。
8年前,M6开始了数据化管理,物品一经收银员扫描,宁波总部的服务器马上就能知道哪个门店,哪些消费者买了什么。M6免费为顾客办理实名制会员卡,用户持卡结账可以享受优惠,但M6不找零。
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收银效率,又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在一些细节上,M6的收银模块甚至比一些大商超更细致。
比如,信息被扫描进系统后,如果顾客突然要求退掉其中一件或几件商品,或者整单退掉,为什么要退掉,这些信息全都被写入了后台数据库。
2012年,M6的服务器甚至开始从互联网上采集天气数据。
然后,从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推算,分析不同节气和温度下,顾客的生鲜购买习惯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在日本,7-11便利店总部会向气象台购买3天内的卫星云图,用以预测三天内天气的变化趋势,然后按照不同商品与天气之间的对应关系,组织门店的商品进货、上架及销售。
台湾的零售企业同样有一个公认的温度与商品的相关关系:气温在24℃~27℃时,鳗鱼、冷冻食品和防晒乳会卖得很好;温度在22℃~25℃时,冷饮、冰咖啡和杀虫剂就不可少;至于温度在17℃~20℃之间时,布丁、色拉和酸奶则很受欢迎。
虽然,目前这个举措仍处在数据积累阶段,但有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经验在,M6对此很有信心。
此外,通过分析,M6生鲜董事长叶维水发现,工薪阶层是社区生鲜店的主力购买者,对生鲜的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在实名持卡用户中,25岁至45岁年龄段的顾客占了56%。
为此,M6还打算开发一个类似分享厨房式的的移动APP,提供点菜式配送。
通过这个APP,为那些不会做菜的年轻人提供菜谱分解,列出每道菜要采购的食材明细,然后自动下发到就近的M6门店,由门店备好粗加工的食材及辅料,用户可以选择到门店自取或送货上门。
订单式经营降损耗
而有着多年经营生鲜经历的叶维水深知,“谁控制了损耗,谁就拥有了毛利”。
为了降低损耗,M6利用大数据开始做订单生鲜。一个直接的效果是,M6目前每天的库存量占配送量不到10%。这些库存还可以向第三方折价销售出去。
现在,M6的生鲜先由顾客下订单,然后采购再去订货,最终配送到顾客附近的门店。
十年来的数据积累,无疑让M6在精准订货、存储和精准配货等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和孔凡联一起为M6供货的,还有宁波市内10多家农场,每天都能从M6总部接到不同数量的订单,从采摘到上货架,总共不超过6小时,充分保证了菜品的质量与新鲜。
凌晨一两点钟到晚上6点,M6生鲜的配货员一天内要重复4次对各个门店和购物柜进行配送。
如今的M6在宁波、上海两地已经开出40多家店,也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
十年间,M6累积的实名制持卡用户已经达到10万余个,其中80%~90%的人在重复购买。
2013年底,其门店总数计划增加至70家,持卡用户有望达到20万个。
据悉,在推出购物柜之后,M6还推出了“优品预定”,主要是向顾客提供M6门店里没有的产品,满足高端需求。
比如全生态的玉米,等玉米自然生长到一定月份开始为顾客配送,这也是一种C2B的概念,在玉米种植的时候,订单已经安排好了,所以产品数量有限,定完即止,模仿互联网的“饥饿营销”。
M6大数据的第三步将打造“优品分享”。消费者可以购买M6某类产品的电子码作为礼物,发送给他希望接收的人。
而接收人则可以持电子码到M6的任何门店就近提货或预约提货。
生鲜大数据的最后将达到F2F(Farm to Family),即“农场之选”。
届时,M6近20万持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农场,由农场送货至M6的配送仓,再由M6通过一天四次的物流车送达就近的门店,顾客可以选择到就近的门店自提或者由门店安排即时送货。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首先还得看今年底宁波开到60家店的时候,网点的聚合效应是否能实现。
观察:
M6的难得之处是长达近十年对数据的搜集与分析,这不仅枯燥而且繁琐,短期内并没有效果。
然而,一旦形成数据库,带来的效益确是巨大的,M6近年来持续保持20%的综合毛利率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实,实体零售商们拥有的数据资源并不比M6差,只是有没有去分析去思考的问题。
例如北京的超市发就发现近年来散客多了,团购少了,并针对这一现象及时调整策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利用技术获取数据并不难,例如人脸识别、收银、会员卡等等。这一点,实体零售商要学习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观念上的彻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