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号店:二重身

□ 本报记者 苏畅

 

    被沃尔玛收购后的1号店急需摆脱食品超市定位,向综合百货迈进,现在面临京东、苏宁、亚马逊和当当的强力竞争,不发力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对于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1号店也在苦苦探索。

    因为凑单、方便快捷等原因,办公室的一位姐妹儿最近成功把大部分同事从附近的欧尚超市拉到1号店。

    不过,1号店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而且经常陷入质疑中。

    从2008年上线至2012年底,1号店年销售额从417万增加至68.5亿。商品数量扩张10倍,超过12万种。

    虽然发展迅速,但1号店并不甘心只在快消品领域舞刀弄枪,今年其明确提出了要扩大销售品类,加速“全品类”化,强推3C产品,1号店转身变成“大肚婆”,脚步能否矫健如前并无定论。

跻身大佬间

    从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便成为争相角逐的领域。

    1号店也赶着这阵热潮发力生鲜。在其副总裁郭冬东看来,1号店此前的扩张已经为“1号生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这些区域的顾客,他们的购物习惯怎么样,他们购买产品的价值区间在哪里,甚至购买的频次是多少。”

    今年3月,1号店以水果品类切入,率先在上海试水生鲜食品,拉开了进军生鲜的序幕。接着推出近40种自营蔬菜。8月底,1号店将试验地拓展至北京。目前,1号店生鲜品类涉及水果、蔬菜、冷冻食品和生鲜肉类等。在地域扩张上,1号店还计划年底前在广州上线生鲜频道。

    除了在食品领域发力,1号店同样看好3C品类。1号店产品部副总裁魏化祯称3C作为高标准化、长半径的品类,尤其适合电商发展,进入手机市场是必然之举。

    4月9日,京东商城和1号店同时打响了“手机节”大规模促销活动。1号店在8月发布了代号为“D50”的手机价格策略,即所有打上“D50”标识的手机,价格都比京东同款产品低至少50元。

    今年上半年,1号店举办了数码家电节、手机红六月及5周年店庆等一系列促销活动,促进3C类的销售。

    1号店频频扩张品类,其平台化发展的野心昭然若揭。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目前电商中,1号店在前十,但是没有进前五。1号店急需摆脱食品超市定位,向综合百货迈进,现在面临京东、苏宁、亚马逊和当当的强力竞争,不发力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谁是“门外汉”?

    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1号店不断完善后台系统,增加仓库范围。7月,在福建开设了泉州运营中心,今年还将在西安、沈阳、济南、厦门四地建仓。

    尽管1号店的发展势头不错,不过对于如何盈利,1号店也在苦苦探索。对此,1号店认为发展自有品牌是其突破盈利障碍的一个方向。

    今年5月,1号店推出服装自有品牌“BESTLUCK”,采用贴牌生产的方式进行成本、质量的管控。为搭建这一自有品牌,1号店斥重金从凡客诚品等知名对手处挖来的多名负责人。

    1号店创始人于刚表示:“在其他品类方面1号店也会尝试不同的自有品牌,但我们对毛利率、动销率、缺货率和周转都有严格要求,绝对不会按烧钱的方式做事情。”

    在快消品领域领域精耕细作,又借势扩品类,1号店势如破竹。在2013年第二季度网购网站流量排名中,1号店位列第八,网站流量总数1412.4万。

    这样的成绩显然远远好于实体零售企业的电商试验。在商超还没琢磨透怎样两线作战,如何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网上超市沦为一潭死水时,沃尔玛通过资本手段持有1号店51%的股份,避开自身短板,借力1号店在电商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与1号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沃尔玛自行操控的山姆会员店网购却发展缓慢,仅向8地市开放。

    大喊狠抓电商,沃尔玛想通过1号店、中国区电商总部和山姆会员店网购“三管齐下”,恐怕还要证明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做大线上业务。


观察:

    若1号店不断吸纳其他品类,消费者能否扭转惯性思维,不仅仅把其当成网上超市呢?在其他电商完善品类、加强后台建设时,1号店能否固守优势?

  不过,尽管1号店还是比传统零售企业做电商还是靠谱许多。

  从传统企业来看,沃尔玛在亲自试水电商失败后,选择控股1号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今1号店的人气与流量,是不是为其他传统零售企业提供了另一种“触电”样本?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