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金榜样


河南省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贾红伟
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探沂支行行长助理 张建磊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农村信用联社板桥分社内控主管 陈绍云
山东省曲阜市农村信用联社小雪信用社大堂经理 王丹

 

争先者

河南省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贾红伟

    “同工同酬的公平竞争氛围,是一股以人为本的正能量,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

    “唯先必争,唯旗必夺,争创一流”是他的格言。

    “从不言输,永不言败,困难面前不却步”是他的性格。

    他就是河南省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贾红伟。

    正是他不向困难低头的秉性,正是他唯先必争的格言,才使他带领的河南省叶县农村信用联社成绩连连。

    在今年前两季度各项主要指标考核中,叶县农村信用联社蝉联全市农信社系统第一位;联社各项存款余额51.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79亿元,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叶县银行机构第一位;实现经营利润9254万元,完成二季度计划的123.39%。

    为此,叶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嘉奖令,对叶县农村信用联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予以嘉奖。

    2012年8月,贾红伟出任叶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上任伊始,贾红伟就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困”中凝“心”, 在“难”中聚“力”,在“危”中寻“机”,实现了上下同心。

    叶县联社人员组成主要由正式职工、代办员和临时工三部分组成。过去,在职员工干同样的活儿,工资收入差距却很大。薪酬的不合理分配使得职工人心涣散,加上联社整体经营管理模式僵化,形成了该联社业绩总是落后的“老大难”局面。

    于是,贾红伟带领领导班子更新理念,首先解决了职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充分调动一线“临时工”的积极性;其次优化薪酬考核机制,在工资分配上,把所有员工的薪酬基数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实现多劳多得。

    随后,他以辖内五个业务落后的信用社为突破口,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将一批德才兼备、业务过硬的青年员工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同时,也使这些落后社的经营状况大为改观。

    比如,昆阳镇信用社新班子上任至今,不但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而且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基层信用社前列。从此,落后社的员工看到了希望,先进社的员工干劲更足,实现了员工潜能的挖掘。

    员工积极性提高了,接下来,贾宏伟专注于提升该联社的经营业绩。

    为巩固、拓展“三农”、“小微”主阵地,贾红伟把“金燕快贷通”作为提升信贷服务水平、满足“三农”、“小微”等传统客户金融需求的抓手,带领全县农信社员工充分发挥点多、线长、地熟、人熟的自身优势,开展营销服务。

    他鼓励员工详实掌握“三农”、“小微”目标客户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围绕中心商业圈、专业化市场中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以及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尤其是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开展授信营销活动。

    今年上半年,叶县联社“金燕快贷通”客户增加到1000余个,授信额度1亿余元,累计发放支农、涉农贷款158549笔,金额49亿元,贷款投放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80%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

    面对突出的经营业绩,贾红伟欣慰地说:“人是第一生产力,原来临时工一个月工资拿700多元,现在拿2000多元,相比原来翻了几番,员工高兴了,干劲能不足吗?同工同酬的公平竞争工作氛围,是一股以人为本的正能量,是企业发展真正动力和源泉!”

    (刘迎旭 王延彬 郭 民)


营销将士

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探沂支行行长助理 张建磊

    “要想干好,嘴勤,腿勤,准备勤。”

    在三年的客户经理工作岗位中,他由管理不足7000万贷款,上升到管理超过2.6亿元贷款,新增贷款近2亿元,且所发贷款无逾期、无欠息、无不良,2011、2012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临沂办事处评为“临沂市农村信用社十大营销将士”。

    他,就是张建磊,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一部原客户经理,现任费县农商银行探沂支行行长助理。

    “在基层工作中,客户求着放贷款,而在公司部,是求着客户用贷款。”踏入公司一部工作后,张建磊这样说。

    曾有某家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实力较强,是各家银行争抢的优质客户。“优质客户风险小、效益高,是农商银行必须抓住的资源。”张建磊心里这样盘算。可是,几次碰壁后,他连老板都没见到,但他选择了坚持营销。因为他坚信,失败只是营销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挫折,成功往往在坚持的不经意间不期而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又一次营销失败后,他恰巧遇到了在此调研的县委书记杜昌伟。在了解详细情况后,杜昌伟对张建磊的韧劲和农商银行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县委书记的牵线搭桥以及张建磊的持续努力下,最终他成功营销了4000万元的优质贷款。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话经常挂在张建磊嘴边。工作中,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是他随身必备的两件法宝,为的是能够随时记录客户信息,抓住每一丝机会。他始终坚持参加客户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在某客户孩子结婚的喜宴上,他结识了该客户的三个朋友,记下电话号码,经过几番公关,将与该客户往来的三家企业拉入营销客户旗下,新增贷款3000余万元。

    “要想干好,嘴勤,腿勤,准备勤。”这是张建磊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2012年6月30日,公司部两份借新还旧贷款到期,涉及金额达820万元,因是抵押贷款,需要到国土局、建设局、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通常情况下,仅是办理一份贷款就需要大半天时间,在一天之内办完所有手续简直难以想象。当时正是半年末,关系到行里的考核指标,事情十分紧急。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张建磊前期工作到位,在他积极协调下,两笔借新还旧贷款在一天之内顺利发放。

    “从客户提供资料到资金打入客户账户,新增贷款不超7天,收回再贷不超过3-5天,自己给自己限定时间,自然可以服务好客户。”张建磊解释说。凭着这样的服务理念,三年的信贷工作中,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某大型企业急需使用贷款,但因为其中一个股东在潍坊,暂时没法办理。为了不流失该大客户,下班后,张建磊18时出发,晚上23时准时赶到了潍坊。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为了能让客户早一天用上贷款,他丝毫不耽搁,立即踏上了返程的路。司机向他抱怨,而他只是微微一笑,买了包香烟,在烟头的微弱光中,两个人轮换驾驶,硬是在凌晨5点前赶了回来,紧接着,在8点上班前将所有的贷款资料全部准备妥当。

    客户没想到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办理贷款,感觉不可思议,面对这样的工作效率,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然而,成绩背后的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

    三年时间里,他始终默默地奉献着,因为他知道,有付出才有回报。或许,他迷茫过,也徘徊过,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过,因为他肩上担着的,是一份对农商银行沉甸甸的责任。

    (柴士高 赵燕 王宗勋)


信合好人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农村信用联社板桥分社内控主管 陈绍云

    “好人一生平安,我只想做一个诚实的“好人”,只想尽到我自己应当尽到的责任。”

    “在我们身边,想找一个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好人’并不难,难的是要找一个众口皆碑的‘好人’,难的是要找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的‘好人’,但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好人’,他就是陈绍云。”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板桥分社主任付贤友这样评价他的“内当家”、“好搭档”——板桥分社内控主管陈绍云。

    1982年出生的陈绍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当他讲述一天的经历时,简直是在复述作息时间表:6点钟起床后,开车送爱人到车站坐班车;6点40分,到九节滩接同事一起到分社上班;8点,打扫营业厅里的卫生;8点半,开门正式营业……下午5点半,用半个小时逐笔检查传票,检查完毕后和同事一起回城。如果需要加班,就叫同事们先走,自己到街上买包方便面泡上,一边吃一边加班……在他的讲述中,竟然没有一个形容词。

    而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平淡如水。他却说,这样过得很充实。

    由于他每天半小时一丝不苟地检查传票,分社的业务差错率一直是全区联社最低的,平均差错率被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比全区联社平均差错率万分之十还要低一半。

    晚上加班,他一人为分社7000多农户开了社保账户,将7000多农户的资料整理、装订、归档。由于这项工作做得很规范到位,得到了汇川区联社的通报表扬。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绍云还要组织分社员工开展晚训,每周一下午下班后,他和分社主任将员工召集在一起学习,交心谈心,共商业务发展事宜。

    因办公地点狭窄,汇川区联社并未将板桥分社纳入2013年的标杆网点创建计划,但陈绍云却要求柜员以“标杆网点”的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

    2012年,板桥分社荣获汇川区联社综合目标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获“板桥镇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也是该年度全区联社唯一在单位职工统一授信工作方面获得表彰的营业机构。

    在今年4月份汇川区联社检查组的明察暗访中,板桥分社的优质文明服务工作获得了满分,得到了区联社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能不说与陈绍云约定俗成但未落到纸上的作息时间表有关。

    对于工作,在一线工作了7年的陈绍云谈起来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对于生活,在“80后”陈绍云的话语中却隐隐传递出他的“压力山大”。

    2012年,刚从绥阳联社调到汇川联社,陈绍云就把父母和岳父母都接到身边,一家7口人挤在不到90平米的两室一厅里,他经常睡客厅的沙发。

    尽管生活有些拮据,但他却有一个帮扶对象,那是2012年5月,在支部开展“访农家、拉家常、话温暖”活动中,他了解到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某的生活十分困难,便将其作为长期帮扶对象,当即从衣兜里掏出200元送给杨某某,同时为杨朝贵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出谋划策,让杨某某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其实,陈绍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他担任内控主管,负责分社的内务,但他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到农户家中转转,与农户谈心,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他正组织策划着为大沟村100多名留守儿童捐赠衣物和文具的活动。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他是一名合格的“信合好人”。

    在今年区联社召开的庆七一党建工作总结表彰会上,陈绍云同志被区联社党委授予“六先”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汇川区联社党委办)


服务新秀

山东省曲阜市农村信用联社小雪信用社大堂经理 王丹

    优质的服务不只停留在行为规范的字里行间,用心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才是好的服务。

    用真诚、专业的服务博得客户的满意,是王丹作为一名大堂经理的不竭动力。

    9月1日,刚刚大学毕业的王丹来到山东省曲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雪信用社,当上了一名大堂经理。热情、活泼、开朗的她爱学习、勤动脑,工作不久就深深认识到:大堂经理是客户进入信用社后接触的第一位服务提供者,是连接客户、柜员乃至客户经理的纽带。

    由于辖内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到信用社办理存、取款业务的很多都是老年人。他们不会或无法填写所需凭条,王丹就细致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填写的方法;面对不会写字又只能本人办理的业务时,她会一字一句、一笔一划地教客户完成;当遇到老龄客户偏多时,她会及时引导其他客户到自助设备办理业务,同时给予老年客户更多的关注,帮其叫号、等号、填单;客户走时,她会一边搀扶客户,一边叮嘱他们收好现金,直送到营业室台阶下的平地上。

    一天早晨刚上班,就有一位60多岁的老年客户来取款,王丹在替老人办理完取款的前期手续后,待老人输入密码。可是此时老人想不起密码了,急得满头大汗,连声说:“俺真笨,真笨!”她赶紧劝道:“老人家,您先别急,再想想……”老人一拍脑袋: “瞧俺这记性,3天前我就把密码写好放进兜里了。”说完从兜里找出一张皱皱巴巴、写着密码的纸条。她费了好一会功夫,才教老人学会使用密码器,老人顺利取完款离开了。快要下班的时候,老人不辞辛劳,蹬着小三轮车又来到信用社,非要让王丹尝尝他家种的葡萄不可。

    王丹始终严格按照大堂经理工作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记录好工作日志,提前到岗,做好日常巡检,在营业前检查、并在营业中时刻关注网点内各项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时刻关注网点内凭证、宣传资料、广告牌、客户意见表、办公用品等摆放整齐、美观,维护营业室良好的物理环境。

    前不久,该联社委托曲阜电视台对全辖各网点的规范化服务进行暗访,暗访结束后,负责暗访的一名主任说:“信用社的30个网点里,属城区、小雪信用社和营业部的环境卫生最好,大堂经理服务属小雪信用社的最好!”

    王丹时常根据客户的需求,积极对信用社的金融产品进行宣传与推介。在客户排队等待办理业务的时候,她会适时地为客户递上信用社的宣传单页,主动向客户营销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一次,一位正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看了王丹送上的宣传单页后,有贷款意向。于是,王丹向他详细介绍了信用社的信贷产品、办理流程,并及时把他引荐给了客户经理。现在,这位客户已经成了该信用社的忠实客户,一进营业室的门,就夸奖王丹办事认真、待人热情。

    刚刚参加完山东省明星大堂经理培训班的王丹感慨:“优质的服务不只停留在行为规范的字里行间,用心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才是好的服务。”她决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热心、细心、耐心这些日常工作中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做到最好,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她的微笑和诚心,感受到她的热情和专业。

(王长文 张晓明)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