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岳阳市召开全省茶叶工作座谈会,以贯彻落实湘政发〔2013〕26号《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研究全面推进湖南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措施,交流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经验。全省6个市(州)、19个茶叶重点县市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和省茶业协会、省茶叶学会等单位领导,15家茶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徐明华、省政府副省长张硕辅、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了建设茶叶强省,实现千亿产业的对策和建议。湖南全省将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突出产品特色,全省要以名优绿茶和黑茶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茶类布局,统筹谋划,按照打造现代茶叶产业链的要求,全面规划建设内容。
为确保全省茶树良种苗木能满足千亿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到有计划的供应,必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建设好省级茶树改良中心、茶树原种圃、良种母本园、良种采穗圃、区域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对群体衰老茶园要加大品种更新力度,改植无性系优良品种,新建茶园全面推广无性系良种。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重点放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同时,以农业部扩大标准园创建为契机,在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叶优势区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区,推动全省现代茶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树立大品牌。以湖南十大企业商标品牌和湖南四大地方公共品牌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市场运作,中小企业和茶场广泛参与,加快茶叶品牌整合,做到在自然条件相近的区域内统一茶树品种、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品牌,全省重点扶植4个区域性绿茶品牌、1个黑茶品牌、1个红茶品牌,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湘茶主要茶类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实现同类茶叶企业的合作和兼并,共同促进品牌的规模扩张。要下大力气推动绿茶、黑茶标准体系的应用,抢占技术制高点,为大品牌的形成创造条件。要通过努力,集中打造3-5个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的名优茶叶品牌,做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力争近三年内有2-3家茶叶龙头企业走上资本市场,引领和带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更加关注,出口国家质量安全门槛的增高,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在全面实现无公害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茶,积极发展高山有机茶;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环境监控、田间档案、产品检验、质量追溯等制度建设,构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四大主要茶类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体系,加强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提高名优茶的比率。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要全面推行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市场也要加强卫生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湘茶安全质量的整体水平。
打造千亿元湘茶产业,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统筹谋划,加强协作,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在抓好上述五个方面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要扎实推进茶叶科技创新,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发展湘茶文化创意和体验产业。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组织引导的职责,加强规划引导、技术服务、质量监管,支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完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种苗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为湘茶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徐明华在讲话中强调,要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千亿茶产业目标,关键在于走产业化道路,应培育壮大新的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经营;通过资源整合、创新经营模式等,提升融资和管理水平,加大政府引导支持力度。
副省长张硕辅要求,应突出“种好茶、做好茶、卖好茶”三个环节,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标准化茶园创建;重点抓好品种研发,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外宣传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全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茶叶支持力度,深化与其它行业合作,推进全省茶叶行业的提质升级,创新发展。
省政协武吉海副主席指出,新一轮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主攻质量效益、科技兴茶上,借鉴省内外经验,做大做强我省茶叶公共品牌和龙头企业。
(本报驻湖南记者 黄德开 通讯员 陈岱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