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传统媒体编辑,深知在“速食文化”和“浅阅读”盛行的当下,新闻标题对于吸引受众的重要性,也深切地体会到“题好一半文”的说法绝不为过。
但不知从何时起,新闻题目“吸引眼球”的功能被刻意放大,一些网络媒体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雷人效应,甚至不惜以夸张、失真、歪曲事实等手法拟定新闻标题,被人们称作“标题党”。
“标题党”,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的标题上“大兴土木”,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剪辑放大、移花接木都是其惯用的伎俩,他们主要活跃在各种各样的网站上。
为何“标题党”能够在网络上盛行一时、大行其道?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网络时代,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让文章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点击率,甚至被各大网站竞相转载,文章和作者的知名度也能迅速得到提升。
但是,“标题党”们的标题并不等于好标题,“标题党”们的文章也并不完全等于好的新闻作品。
有时候,网络上的一些标题纯粹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哗众取宠。点击标题之后,我们往往发现,新闻内容跟标题差之千里。
对比之下,我们的编辑部对待文章标题的制作更加精益求精,但又不过分修饰,往往一篇文章的标题,凝聚了部门多位编辑记者的智慧。
近期,由我采写刊登在《合作金融》2版的时评——《村镇银行:丰满还是骨感?》就是一例。此文在我们创办的 “农村金融”微信公众平台上点击率颇高。
这篇时评的由头是我国村镇银行数量终于突破1000家。提笔前,我了解到业内对于这则消息几乎是一边倒的叫好声。
细细探究之后,我发现,在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竞争、以及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缺失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方面,村镇银行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与监管层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相去甚远。
于是,我为这篇时评拟定了第一版的标题《第1000家村镇银行:数量与质量的博弈》。
后来,编辑部有同事提出异议:“数量与质量,并不一定是对立关系,两者‘博弈’可能就更谈不上了。”之后,我开始思索第二版标题。
那天在下班路上,身旁一位擦肩而过的年轻人随口发出的感慨溜进了我的耳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立刻闪过了我的脑海,灵感突现,又一个新的标题诞生了——《村镇银行:数量很丰满,支农成效很骨感》。
第二天午饭时,编辑部的同事们又讨论起这个话题,大家认为虽然新标题新颖而恰当,但不精炼。于是边吃边改,几轮修改、探讨过后,《村镇银行:丰满还是骨感?》这个既能涵盖评论要点、又抓人眼球的题目就这样在我们的饭桌上诞生了。
饭桌上,我们不但想出了好标题,还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出了有关标题制作的打油诗:“新颖诚可贵,恰当价更高,若为眼球故,两者皆不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