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互联网金融不仅是渠道
早晚进入产品端

□ 金融分析师 拯 迪

 

    在获得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全渠道性将成为历史,产品则成为全新的现在。

    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金融服务平台等,在表现形式上更像是金融产品和资金支付的一个渠道,所对接的产品和资金大多数都不是互联网金融自有的,而是传统金融所提供的。那么,互联网金融的作用难道仅仅就是渠道吗?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在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积累了平台数据和运营能力,从发展轨迹看,眼前只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的渠道和入口。度过了这个磨合期之后,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会深度扩展,进入资产管理端,获得管理和创造金融产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意义绝不仅仅是在渠道,更在下一个阶段的产品端。

  互联网金融最本质的优势在于良好的用户体验、便捷的信息和支付渠道,以及平台积累的数据优势。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领头羊已经在逐步尝试向产品生产端扩展。进入下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但也不乏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改革走向深水区,而从十八大改革的总部布局来看,金融业的改革是放在第一位的,也是首当其冲的。近期央行组织国务院多部门联合组成的调研组先后在上海、深圳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典型企业,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和监管条例也在紧密磋商中。互联网金融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轮政策窗口中,抓住机遇,获得进入产品端的权限,获得稀有的金融牌照。

  第二,传统金融业业内骚动,不满足于仅仅生产金融产品,也在探索走向金融前端,建立自有渠道,获得海量客户和数据。如民生银行关联股东发起成立的民生电商,招行涉水P2P业务,民生的网上直销银行,以及之前的手机微信银行等。传统金融业开始意识到数据和客户的重要性,开始争夺以往看起来不入眼的小额、零散客户。这一方面说明掌握渠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正提供了互联网金融走向产品端的合理性吗?既然传统金融可以“不务正业”,发展渠道,跨界经营,那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能从渠道走向产品呢?况且目前阿里金融已经在这一方面实现了突破。未来的金融业态,朝着混业和全产业链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很大,而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遇。

  第三,互联网金融从渠道走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优势更加明显。银行之所以急了,就是因为银行缺少掌握市场一线消费数据和趋向的能力。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它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自身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和产品需求特点,匹配针对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并且,对于金融产品,不仅可以营销,还可以重构,进行业务重组,前提是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流动能运作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大数据不仅使得进入产品成为可能,也能为风险管控提供更多的安全性。

  从金融业改革的趋势来看,混业经营和业务交叉是一个重要方向,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目前最有革命意义的互联网和金融进行“混业”的代表。与以往金融业内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之间的混业不同,互联网金融的混业则是产品和渠道之间的混业,是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之间的结合。其扩展的趋势的下游到上游,也就是C2B,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体验。在获得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全渠道性将成为历史,产品则成为全新的现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