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曝出“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的消息。随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公告称,经检查确实发现湖北、湖南两家企业违反收购政策,将1477吨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涉及临储油菜籽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
为什么要掺入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根据媒体报道,“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所谓“无利不起早”,国家《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企业铤而走险,每吨数百甚至上千元的差价就是直接原因。但是,对大部分公众来讲,这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更让人揪心。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统一认定,很多消费者仍然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企业有必要在此方面谨慎操作。据了解,自2006年起,菜籽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消费的第三大油种。尤其长江流域省份消费者倾向于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然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使用非转基因国产油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可能因被“污染”而无法再标注非转基因。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也加工食用油。出于利润考虑,很可能出现用转基因菜油生产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行为,以牟取暴利,那么就伤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要让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比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强产品标识制度,明确标注产品成分、产地等详细信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形成透明公平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尊重生命、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转基因菜油进入油库不止是经济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企业只有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做到“诚信自律”,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