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一排排银光闪烁的塑料大棚一望无际,棚内一畦畦绽绿吐翠的芹菜、辣椒长势喜人……
正在自家大棚里采摘黄瓜的珲春市城西村村民孙宝森高兴地对笔者说:“我是去年在这里承包大棚种植蔬菜的,尽管辛苦,但收入不错。仅今年春季的几个月,自己就赚了15万元,比外出打工挣的钱还要多好几倍,这大棚里生长的不仅仅是绿油油的蔬菜,更是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
孙宝森口中的大棚就是位于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基地是由珲春市供销合作社和珲春市农业局共同创建的,在珲春市财政局、国土局、三家子乡政府、物价局、水利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于2010年5月由珲春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珲春市德生农业有限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基地种植面积达56公顷,2010年至今已兴建了186栋日光温室大棚,2014年该基地将全部建设完成,届时该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将达200余座。
大棚里“长出”好日子
“家里的温室豆角马上就要上市了,这几天正忙着摘呢。辣椒也已经开花坐果了,马上就能看到效益。”来自黑龙江的种植户何丰在大棚里一边采摘豆角一边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种植大棚,看到周边的朋友来到珲春经营大棚都有了不错的收入,我相信我也能在珲春淘到第一桶金。”
在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有不少像何丰一样来自外地的种植户。他们有些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珲春的,有些是通过珲春市社等部门招商引资吸引来的。目前,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内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等省份和韩国的种植户和承包商已成为绿色蔬菜种植的主力军。
在广泛吸引外来种植户的同时,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更倾向于带动本地农户的发家致富。作为东岗子村的帮扶单位,珲春市供销合作社在谋划兴建绿色农产品基地之初,就以坚持家庭经营制度为前提,强化当地农户作为农业基本生产经营主体的地位,以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为纽带,大力推行“专业农场(公司)+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农业一体化经营方式,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主体按照市场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建立起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通过企业引导、合作运作、农户受益的管理方式,公司与100多户农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直接间接带动就业200多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有效推动了三家子乡东岗子村及周边地区设施果蔬产业的发展。目前,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内的温室大棚使用种植率已达95%以上。
“四季丰收”奔小康
“以前秋收完了,一到冬天村里的人都闲着,不是聚在一起喝酒,就是打麻将,村民们一年种啥都是收一茬,到年底也换不来几个钱,也没什么娱乐活动,自打这两年大棚建好之后,基本上有棚的都是全家每天都在大棚里忙,大伙儿的种植热情也很高。再过几天,棚里的芹菜就可以上市了。”东岗子村种植户吴大哥,承包了三座大棚,一有参观者他就高兴地向人介绍其劳动成果。这种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使传统的蔬菜由过去的一年一熟变为了一年几熟几收,种植户的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
为了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积极与吉林农大、延边农学院的专家交流并向他们取经,定期聘请技术能手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从选种、农药管理、标准化基地建设到销售,生产的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使种植出来的蔬菜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将基地建设成真正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促进了珲春农村经济新的腾飞,实现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
初具规模的珲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并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眼下,他们看准果蔬种植与观光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将进一步建设果蔬采摘观光体验区。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采摘、现场品尝,享受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科技培育出的优质农产品。同时,该基地还计划建设蔬菜加工基地,实现蔬菜的产经销一条龙,将经过初加工的绿色蔬菜推向周边地区各大市场,乃至周边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