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传统,长寿面是我国民间过生日时必吃的一种食品,连绵不断的面条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可是你知道长寿面是怎么来的吗?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长寿面的传说吧。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时说到人的寿命,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中长,人的寿命就长,如果人中一寸长,就可以活到一百岁。”大臣东方朔听后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
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岁,人中一寸长;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就长八寸,那他的脸得有多长啊!”众人听了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长寿的愿望。
怎么办呢?在汉武帝生日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御厨想,皇上天天吃山珍海味都吃腻了,做点什么新鲜花样能博得龙颜大悦呢?他绞尽了脑汁,总算“别出心裁”——把面团拉成头发丝儿般细,煮熟后捞出,拌以调料和香油,端上桌,恭贺万岁。没想到汉武帝生气地说:“我贵为天子,过生日贺寿却吃这简简单单的面条,多没面子和气派!”正巧东方朔在场,乘机说道:“陛下息怒,今日御厨的寿礼非同一般!这一碗又细又长的面条既是可口的美食,又是延年益寿的象征。‘面长即脸长’,意思就是在祝福万岁像彭祖一样长寿啊!”听了这一席话,汉武帝转怒为喜,当着大家的面端起了面条,边吃边说:“这面条细、滑、鲜,好吃!爱卿们也都来吃碗长寿面吧!”
从此,生日吃面这种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称之为吃“长寿面”。一般来说,长寿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条,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弄断。
到了今天,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还盛行着过生日吃寿面的习俗。
笔者参加过不少生日聚会,大家的餐桌上大多都有漂亮可爱的蛋糕,可以吹蜡烛、许愿,开心极了!有一些生日聚会上,除了蛋糕还有一碗美味的面,可以由过生日的人独享,也可以和来祝寿的人共享。虽然做法和材料不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们把过生日时吃的面称为“长寿面”!小小一碗面,满载着亲友的浓浓爱意和诚挚的祝福。
“出门饺子进门面”
“出门饺子进门面”,是源于我国北方民间的出行习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时人们出行大都出于探亲、经商、淘金的目的,而饺子的外形酷似金元宝,对即将离别的人以饺子相送,既表达了敬重,同时也有祝愿出门的人发大财的寓意。此外,在过去,只有重大节日时才可以享用饺子,吃饺子时要尽量保证全家每个人都饱一下口福,这就意味着吃饺子的日子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因此,饺子的另一层寓意就是盼望团圆,希望出门在外的人能够圆满顺利,早日平安归来。
面,就是面条,在民俗中,它象征着“长”和“常”。在婚礼、寿宴等仪式中常常会有面的身影,有着子孙绵长、富贵长寿的寓意;在迎归仪式中,它则有着庆贺胜利凯旋、从此不再分离的寓意。
咦,这个字怎么念?有谁知道吗?
biāngbiāng面,又叫裤带面,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和面,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biāng字,字型极为复杂,是所有传统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不曾收录的,它的发音也是普通话念不出来的。有首儿歌这样唱道:“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挂个丁丁叫马杠,坐着车车逛咸阳。”由于裤带面非常厚实,吃起来既筋道又能吃饱,很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西安许多面店的裤带面是按根来计算的,一个年轻人吃4—8根就能饱。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师傅问你要几根面,你可要打听清楚了再吃哦。
(郭娟娟)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