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年积淀 真心奉献
——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幕在即
□ 郝 茗

著名香道家孙亮先生。
包装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柏舟普洱”。
包装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泉茶”。

    即将于11月8-11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已经筹备完毕。在今年特殊的茶叶市场环境下,有着行业风向标之称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信息呢?“今年我们有三百多家茶叶和茶具企业参展,从分布来看,基本上覆盖了六大茶类,我们在年初就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主题活动带动整个行业的活力和影响力。”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秘书长孙蔚说,“我们用十年的积淀,为大家奉献一场行业的大餐。”

    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再创行业新风

    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包装与设计》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暨“第六届《包装与设计》新星奖设计大赛”评审已于2013年10月20日在北京完满结束。本届大赛由马来西亚Y&R执行创意总监Gigi Lee、现任Icograda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副主席施令红、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常委上海工业设计家协会理事顾传熙、“世界之星”包装奖作品推荐组委会秘书长冯小红组成的评审团,严格按照组委会评选流程及各项规则进行评选。大赛总共收到345份作品,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8名,优秀奖30名。

    “简洁、环保、时尚、新颖。”孙蔚秘书长看过全部作品之后,给出了对本届大赛获奖作品的总体评价。

    前几年流行的“重器”包装显然已经过时,那么新形势下茶叶包装如何做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呢?“这批作品实在太震撼了!很多想法十分的巧妙。”评委冯小红点评此次大赛的作品时显得很兴奋。

    茶叶作为融合文化概念的特殊商品,它的包装一直是受到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一个好的包装设计能带来奇迹般的销售增长。“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在选择包装的时候,往往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缺乏市场的眼光。这就容易走弯路。”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的顾传熙先生告诉记者,“企业通过把自己的包装与大赛获奖的包装进行对比,就能获得很好的启发。”

    茶行业这几年发展变化最快的就是包装,从材质到风格,从颜色到外型,无不越来越细分。“我们中华茶人联谊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了本次大赛,就是真心希望行业内的一线企业家能到茶博会现场看看这些最新的包装设计作品,”孙蔚秘书长说,“尤其是在行业转型期,走对路就等于比对手发展快。”

    年度茶叶市场营销报告为行业发展再指方向

    2013年就要过去了,谁家日子好过,谁家雪上加霜,大家自己最清楚。那么从行业的整体角度来看,哪些市场将是明年的营销重点,哪些将是下一阶段有效的市场手段呢?

    由和君咨询茶产业事业部花费一年的时间,跟踪调查总结的《2012-2013年中国茶业市场营销年度报告》将在本届展会上第一时间发布。“行业的竞争是多方位的,没有常胜将军,只有看谁能更快地适应市场。”和君咨询茶产业事业部总经理蒋同说。

    这份报告从数据整理、趋势预测、方法总结等多个维度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卖茶叶,卖的是脑子。”这句话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是它真切地反应出现在市场的特点。消费者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如果还是自以为是地按照传统套路来行事,只能是被别人超越。

    “金芽奖”为茶叶品牌再树新碑

    营销离不开品牌,一年一度的“论道·中国茶品牌”与“金芽奖·陆羽奖”颁奖盛典也将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期间隆重举行。本届中国(北京)国际茶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是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新闻传播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年度中国茶界品牌盛事。高峰论坛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四季酒店盛大举行,论坛以“城市品牌与茶产业的互动”为主题,特邀了全国名茶产区领导出席特别策划的首届“中国名茶产区市长深度对话”活动 。“这项活动是推动城市品牌与茶品牌联动的有益尝试。”“金芽奖”组委会秘书长李飞介绍说。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品牌营销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把脉,梳理出品牌的整合营销之路。

    网络互动掀起青年茶人计划

    本届茶博会在利用互联网上花了很多的精力,还特别聘请了“请茶网”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发起了“请茶活动”。同时,由惠量小院参与的“青年茶人计划”也将在茶博会上亮相。届时十余位在网络上很知名的茶人将“同台竞泡”,这是一次很难得的交流机会。“我们一直抱怨青年人不喝茶,其实,我觉得除了让青年人喜欢茶、喝茶以外,更应该发动他们卖茶。”惠量文化机构负责人季烨这么说。

    年轻人是未来茶叶市场的生力军,不管是喝茶,还是卖茶,都应该得到我们业界的高度关注。中华茶人联谊会也已经开始联手惠量等一些机构共同启动“青年茶人计划”,让青年人在学习、实践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茶叶的影响力一定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孙蔚秘书长总结说。

    茶服缤纷 韩风带来新时尚

    去年茶博会上的茶服展示,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今年的茶博会将有一场更大的茶服秀。来自韩国、中国等地服装设计师,带来了上百件最新款式的茶服。所谓的茶服,其实就是一种更加有文化韵味的特制服装。“这类服装在一定的场合,给我们这些爱茶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自己的方式。”孙蔚秘书长拿着一张图片跟记者说,“我们这几家参展企业无论是在面料上,还是在款式上,都很有特点。”

    茶即生活。茶叶的消费已经呈现出多元化。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意义其实也就是在于向行业内的人士传递最新的趋势和向消费者推广最潮的生活。在茶博会这个平台上,“新东西”、“新创意”已经是常规有的了。

    茶博会再推行业联动

    现在茶叶消费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下一个能带动行业增长的力量,可能是来自行业之外,也就是茶叶的混业发展模式将会成为行业的新趋势。这其中,水的加入将是很重要的力量。

    以前消费者对于水不是很讲究,但从现在的消费增长来看,高端水已经为茶叶的销售增色不少。好茶一定要配好水,好水能提升茶叶的品鉴层次,这已经是先行者的共识。

    在本届茶博会中,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品茶鉴水”活动。让专家和消费者一起,通过实际对比体验,找到什么茶用什么水泡,才最能体现这类茶的特点。这种跨行业的合作,将会给茶业带来新的一轮营销体验。

    “我们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努力,都是从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秘书长孙蔚说,“十年来,我们最大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客户都获得了成功。今年茶博会上,可以借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