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人才短缺亟须校企联合“造血”

□ 本报记者 于璐娜

    迅猛发展的电商行业正面临人荒危机。已经成熟运营的电商企业在摇旗呐喊“缺人”,更不用说大量有意从传统线下进入电商行业的中小企业了。近日记者在采访多家供销合作社下属的电子商务公司时了解到,由于人才短缺,他们投资很多,但收效却很慢,尤其缺少运营人才。

    一位电商公司人事经理坦言,“目前公司招聘最多的还是内部推荐和朋友介绍,此外就是高校毕业生。从高校里面招来的学生需要培养周期,操作人员一般2个月左右,中高级技术的人员,需要3—6个月时间。”因此,高薪挖人一度成为电商人才市场的一种常态。据了解,目前电商的人才流失率也远远高于传统行业,电商企业人才的流失率普遍在20%至30%,许多人干了两三个月就跳槽了,一年跳几家公司的情况很常见。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市场缺口大,人才问题日益成为摆在市场、企业、行业发展面前的一道鸿沟。如何发现培养留住企业适用的人才,如何针对性具体化解决企业发展当中的人才供给与成长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成为电商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超过4万家,从业人员将近300万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3521亿元,同比增长36.6%。专家预计在未来3年,市场规模还将放大至少5倍,电商行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40万人之多。

    虽然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年轻人,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与市场现状及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实战能力相当薄弱。调查显示,电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人还不到2%,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后才能基本上手适应。传统教育的变革迫在眉睫。

    业内专家指出,电商人才缺乏是一个综合问题。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需要的是综合水平较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而中高端电子商务人才更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这已经不是院校能够承载的,更多的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跟持续的社会化培训相结合。

    基于现实问题,10月9日,在第四届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上,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北京市大兴区第二职业学校、北京财经专修学院、京东商城四家联合发起成立的北京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中心举行了签约仪式。该中心旨在“协会牵头、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创新型教育模式下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

    北京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中心主任助理郑伟龙说,电商是新兴行业,而电商公司的业务和数量的增长都太快,光靠高校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已经赶不上电商的发展。因此,中心以培育岗位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初衷,校企联合“造血”。

    合作高校的课程都是根据岗位需求编排,教师一部分来自高校,另一部分是实践在电商一线的企业专业人士。同时,学校实行的是“1+1”的教学模式。一年在校集中学习,一年到企业实习。

    郑伟龙说,依靠政府支持和协会的资源,北京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中心除了电商人才入职培养外,还是一个孵化器。中心有诸如传统企业转型电商,电商代运营等项目。另外,中心还是一个人才增值中心,除了跟高校合作外,中心还将根据电商企业的需求对电商在职人员开展定制课程培训。

    中国教育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支芬和曾在媒体上指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把行业、企业和学校结合在一个平台上。

    “‘协会牵头、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将是重要因素。同时,高层电商人才仍然需要行业内大型电商企业的自我培训,并在行业内相互交流互动。”一位业内专家认为,以培养电子商务中基层人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将会不断涌现,并成为中基层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